{SiteName}
首页
塔城天气
塔城美食
塔城医院
塔城房产
塔城新闻
塔城交通

民族团结一家亲融情故事民汉兄弟一家亲

民汉兄弟一家亲

——塔城市阿不都拉乡水磨村回族汉族兄弟亲如一家

  在塔城市阿不都拉乡水磨村,有一个特殊的家庭,这个家庭虽然在人们的眼里是分吃分住,但知道的人都会说:两个不同民族的家庭互帮互助,亲如一家。

  这事,还得从36年前说起。

患难结真情

 年,马维林从甘肃搬到新疆塔城市阿不都拉乡水磨村居住。由于这个村50%以上是回族群众,生活习惯、民族风俗都不一样,刚到村里的马维林感到特别的不适应,特别的孤独。

  村上的回族村民马松山见到这个新来的汉族青年,觉得他初来乍到的,也不容易,就想着帮帮他。也就是从那时起,马松山就和马维林结下了不解的兄弟情。

  当时还是吃大锅饭的年代,马松山看24岁的马维林经常吃不饱饭,每天收工后,马松山就叫马维林到自家去喝茶、吃饭。临别时,马松山总不忘给马维林再装些馍馍之类的干粮。

  年,马维林要结婚,没有房子,是马松山在队上给他借了一处房子结婚,没有接亲的交通工具,又是马松山赶着队上的马车,帮着把新娘给接了回来,就这样马维林有了自己的家。

  “一直到我结婚两年后,实行包产到户了,我才不用到马松山家吃饭了。”今年50岁的马维林对当年的情景依然记忆深刻。

“种”成一家人

  包产到户后,马松山家人口多,分了40亩地。马维林家只有20亩。马松山种完自家的,就帮马维林家种;锄完自家的草,就锄马维林家的;收割时,收了自家的再收马维林家的。就这样,两家不分你我,一起种、一起管、一种收。

马松山和马维林在田间互相指导,互相帮忙

  村里有人对马松山说:“你有40亩地,自己种完多轻松,为啥还要和马维林家混在一起呢?你就不怕吃亏吗?”

  马松山却淡淡一笑说:“我跟马维林是患难中结下的好兄弟,从来就没啥吃亏不吃亏的事。真要说吃亏,应该是马维林吃的亏多。再说了,我们各民族本来就是一家人嘛。”两家的感情就如马松山所说,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马维林不会种菜,马松山不仅把自家种的蔬菜送到马维林家,还手把手地教马维林学种菜。“我现在是村里种菜最多、产量最高的人家。”今年50岁的马维林笑着说。

结成民汉“亲戚”

  年,马维林家要盖新房,马松山用自家的马车拉石头、拉沙子、拉麦草、拉砖块,一家人帮着又是搬砖,又是砌墙的,终于帮马维林盖好了新房。搬新房时,马松山按回族的礼仪,送去了一只羊。

  年,马松山家要盖新房子。马松山用四轮拖拉机拉沙子、拉石头、拉砖块、拉水泥,马维林就一直跟着去帮忙。从备料到新房建成,马维林天天去帮忙。新房建成后,村民们都说,新房建得漂亮。搬新房时,马维林又按汉族的礼仪,为马松山包了个元的红包。

  马维林的妻子生孩子,马松山让妻子带上家中的鸡和鸡蛋照顾了整整一个月。来年,马松山喜得贵子,马维林的妻子也是前后照顾了一个月。

  马维林家没有拖拉机,马松山就用自家的四轮拖拉机为他家春播、秋收,直到年马维林家买上小四轮拖拉机。

  马维林家要养羊,马松山就手把手教他养殖技术。母羊产羔时,马松山将母羊拉到自家羊圈里精心喂养。

  30多年来,马松山就这样,不论马维林有什么事,他都会尽心尽力地帮忙。

  村里人都说:“他们两家比一家人还亲呢!”

民汉情深代代传

  老一辈的兄弟情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后代。两家的儿子把双方的父母当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是一对不分你我的好哥俩。

  两人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都互相帮助,共同致富。在弟弟的指导下,去年哥哥种植的玉米亩产达到了1.0吨。

  今年春播,弟弟得知哥哥找不到播种机抢墒播种,就停下了春播的农活,跑到县上租了一台播种机,帮着哥哥播种。

  “村里人看到我们两家互助乐融融,现在有20多对民汉家庭开始学我们两家了。”哥哥说。

 水磨村党支部书记玉芳介绍说:“这些年来,他们两家互相帮助,和一家人没啥区别!”

  据了解,他们两家多次被村上评为劳动致富能手、平安家庭、卫生家庭、五好文明家庭。这对回族、汉族两兄弟,回族、汉族两家人,共同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亲如一家的和谐赞歌。

 供稿:刘哲超 马瑶 赛力克·朱马汗

编辑:杨克刚 魏燕慧

审核:帅兰刚

投稿邮箱:tcsmztj

.







































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
白癜风必须治疗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chengzx.com/tcjt/243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