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激情,不重症”,简单的六个字,足以瞬间拉近所有重症人的距离。重症医学是研究各种危及生命的病理生理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二级学科。它通过对各种原因导致危及生命的病理生理状态进行实时、系统、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实现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应用先进的监测、诊断、治疗技术,为危重患者提供全面、规范、有效的生命支持,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生存后的生活质量。重症医学科下属的各ICU病区,是医院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基地,医院综合救治水平的具体体现,更是挽救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ICU全景图
医院(医院)的重症医学科起步较晚,可以说是伴随着援疆的逐步推进一步步成长的,与援疆结下了不解之缘。5年来一位位援疆专家的名字镌刻在重症医学科的历史里。援疆专家黄伟医生的身影依旧,曲茂兴医生的言语不息,使得重症医学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得以萌发。在丁仁彧医生紧锁的眉宇间,在栾正刚医生注视的目光里,这一株嫩芽已然茁壮!
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是接力跑。
如今,这神圣的责任传递到王亮医生的手中。入疆之初,他与上一位援疆专家栾正刚教授进行了详细的工作交接,争取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此后他深入临床一线,了解临床实际工作情况。迅速制定了以“主抓内涵建设”为中心思想的工作计划。重症医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生命奇迹的摇篮离不开团队协作。
ICU合影
实现团队协作,需要的是团队成员对重症医学理论的认同,因此标准化非常重要。针对科室医生年资不同,水平参差不齐,更注重临床操作的特点,需要用“内功”打通“经脉”。王亮医生参考相关资料,结合科室临床需求和特点,简化归纳了ICU常见问题处理流程20项,汇总ICU常见重症诊断标准及评估标准10项,并装订成手册,ICU医生人手一册,以提升团队临床实践的标准化。设计实施每日Checklist,指引科室医生分析思考方向,以提升团队临床思维的标准化。建立重症患者临床情况一览表,完善每日化验数据一览表,以提升团队临床数据的标准化。
ICU标准化材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抓班子,带队伍”是不能忘记的援疆誓言。王亮医生根据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培训标准,详细制定了带教计划。根据带教学员不同特点,因地制宜的从重症医学理论,专业技术实践,临床科研等方面进行带教,并开展季度考核,及时发现学员存在的问题。每周二进行全科理论学习,并为此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同时,重症医学科也邀请了不同专业援疆专家到科室进行专科培训,提升科室成员专科意识,培养专科思维。
援疆专家王亮讲座
援疆专家张智洁到科讲座
援疆专家李建到科讲座
类比“滴定式治疗”理念,紧跟在标准化身后的就是“质量控制”。科室初步建立了所有住ICU患者的临床数据库,建立每季度质控汇报制度,为不远的未来建立信息化ICU奠定基础。
重症医学作为新兴的前沿学科,从不缺乏技术创新。根据科室发展阶段与临床实际需求,本着“务实”的原则,我们开展了塔城地区第一例枸橼酸抗凝的持续肾替代治疗、塔城地区第一例血浆分离吸附(PA)治疗、塔城地区第一例PA-胆红素吸附治疗,使科室距离开展DPMAS(人工肝的一种)仅一步之遥。开展规范化重症超声血流动力学监测,使大批复杂血流动力学障碍患者受益。
开展的新技术
枸橼酸抗凝CRRT血浆分离吸附PA-胆红素吸附
“惠民生,聚民心”,重症医学科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不忘其肩负的地区重点专科的使命。辐射周边,引领全地区重症医学的发展是科室不可推卸的责任。科室援疆医院巡诊,医院发展情况及工作特点,开展临床及教学活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援疆专家医院巡诊
心系生命的重托,我们不忘初心。致力重症医学的发展进步,我们砥砺前行。直面未知的迷茫困扰,我们矢志探索。对过去,我们有致敬;对现在,我们有担当;对未来,我们有希望;对生命,我们有仁爱;对事业,我们有激情。对援疆,我们有情怀。写给赛里木湖的诗,同时也是每一位援疆人的写照:
净海碧波润莽原,
清风撩云惹斑斓。
远洋归泣融峰雪,
换得天镜慰天山!
来源:援疆专家王亮
编辑:办公室丁建凤
救护生命关爱健康
病人至上诚信服务
医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