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伊犁老故事”可以订阅哟
()
导言:如同前几篇文字一样,作者对新疆所到之处的观察是细致的。从自然风貌、建筑风格、人文历史、甚至当地人的性格特点,无不描述的深刻入微。通过典型建筑和典型人物的介绍,塔城当地的风情画跃然纸上,实为了解塔城的好作品。编者:孙守为
记忆中的塔城
每次到塔城都是来去匆匆,没有留驻一段时间好好品味一下这个边陲小城。到了塔城第一感觉是安静,舒缓。进入塔城市要经过一段遮天蔽日的树林,道路被拱卫在两旁密林中穿过,在斑驳的阳光中穿行,塔城人说,从漫漫路途往家赶,到了这里心才踏实了,一路上的疲惫、焦虑、萎靡,因这片林子一扫而光,眼睛顿时发亮,当家作主、作威作福的感觉马上来了。
当年我的大学同学向晖分配到塔城市三中,有年冬天我出差塔城到学校来看他。进入学校就像进入一个公园,高大的白腊树、白杨树上落着厚厚的雪,校园安寂,小径通幽,从踩硬的雪径上走过,有悦耳的轧轧声。教室和宿舍都是苏式平房,宽厚大墙,铁皮屋顶。向晖住的屋子,有一生铁煤炉烧得通红,宽大的火墙散发着温暖,对面墙上立着书架。坐在沙发里聊着天,冬日阳光穿过结了霜的窗户打在身上,暖和又慵懒,那一刻人心都要暖化了。今天回忆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一句诗:
“是谁在寂静的房间里过了冬?
只是现在,光竟然照亮了我们。”
绿底色与红基调
二十多年过去了,再来塔城,虽有变化,但感觉还是那么安静,平和,一些老建筑得到修缮和保护,红色成为这个城市的主调。我觉得其实绿色才是塔城的底色,每次来塔城,我都想去城市西北角的快活林公园转转。这个放养方式的野生公园就在城边,与城市伴生,保持了天然生态,充满野趣。里面长满了榆树、柳树、白杨树、白腊树等树种,有的粗壮一人合围拢不住,还有大片灌木丛次生林抱团生长。河水穿过密林,清澈透明,伴有泉水涌出汇入,四季流淌不断。秋天走在铺满落叶的树林里,颤抖的阳光在树的枝桠和叶子上闪闪烁烁,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湿漉漉草丛中散发着叶木腐败和泥土潮湿的气息。恍然间仿佛觉得屠格涅夫背着猎枪牵着狗会从对面的林子里走过来。塔城的朋友颇自豪地说,塔城市区有五条河流穿过,全疆没有一个城市这么奢侈吧?有河流的城市就有灵气,河流穿过的地方泉水也特别丰富,所以塔城市冬天的河水也在流动着,不结冰。早年建城的时候能选在这里,就因为这里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适宜生存。官方曾将此城称为“塔尔巴哈台绥靖城”,典型的蒙古语和汉语的混搭。然而民间语言更有力量和生命力,人们固执地把它简化为“塔城”,最终就必须是塔城,人民胜利了。在电视台附近我还看到了一段残存的城墙,那是当年“塔尔巴哈台绥靖城”的残垣,距今天已有年了。
塔城人和手风琴
我接触过不少塔城朋友,他们都那么结实健壮,眼界开阔,信心满满,火气十足,善于交往。边陲不是角落,距塔城市12公里的巴克图口岸已有多年通商历史,曾经是联结中西亚、欧洲的重要商埠和中转地。多民族文化氛围的浸染,俄罗斯文化的强势影响,使塔城人有更开阔眼光和包容的胸怀。当年那些从中亚、俄罗斯躲避战乱,投亲、经商的人们来到塔城休养生息,带来了手艺和技术,也带来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给塔城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八十年代初我在西安上大学时,每逢周末节假日新疆学生经常聚会。西安某高校有一来自塔城的小伙子,每次聚会时,他的拿手节目就是拉手风琴,唱新疆民歌。小伙子黄头发,红脸膛,说汉语,有俄罗斯血统。红色手风琴像长在他的手上,手随心动,潇洒倜傥。一边拉琴一边唱着中亚民谣“赛给纳什卡”,且在汉语、俄语、哈语、维语等多种语言中随意转换,当时觉得这个塔城小伙子太了不起了,不由心生羡嫉。几十年之后我才知道,塔城是手风琴之城。受俄苏文化影响,手风琴在塔城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年塔城还举办了首届手风琴艺术节,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知名的手风琴演奏家都来捧场参加。塔城市还有一座手风琴博物馆,朋友带我参观了设在群众文化馆的这座博物馆,里面收藏了多台世界各地和国内各种品牌、各种样式的手风琴。面对华丽和丰富,我只有赞叹。让我更敬佩的是,这座手风琴博物馆的创建者,是塔城市一名中学的哈萨克族音乐老师,他的热爱和执着绽放出来的美丽果实,让天下人品尝,也值得每一个塔城人骄傲。
塔城人的性格
我有一个很要好的塔城朋友老明,长得高大挺拔,温雅而敏捷,脸上总是挂着自信的微笑。他从塔城走出来,凭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一步步奋斗到了自治区机关。老明是那种有大志向的人,不满足过波澜不惊的机关生活,不安于做一个循轨蹈矩的公务员。他郑重思考了自己的人生,刚过而立之年就辞去公职做了北漂。最初和别人合伙开公司,安家立业,最后自己当老板,拼出一片新天地。开始还为他担心,居京不易,后来就释然了,因为每次到北京去看他,都从他坐骑上看出来新变化。开始是一辆丰田佳美,后来换成别克君威,再后来是一辆我叫不上名字的硕大豪华的越野车,他凭自己的努力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变的是依然挺拔的身形和对故人的诚恳热情,以及任何时候都带着的温和微笑。老明啊,苟富贵,无相忘!
在一场大雪中又来到塔城,心中充满喜悦和亲切。刚出候机楼,有一陌生电话打来,说你是……吗?你的钱包掉了。心想,刚到塔城就遭遇骗子了,正要讥笑调侃,心想还是看一下吧,万一呢?一看手提包,果然万一了。脑子在风中零乱,立刻孙子一样谦恭起来:你
#¥%…?我%¥#…!飞机上的空警捡到了我掉落的钱包,按照他的指引,没费什么周折就取回了钱包,有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畅快。我忙不迭地表达完感谢之情后脑子又一次零乱了:他是怎么知道我的电话呢?无论如何我还是欣慰的,丢钱包不爽是一种不可控制的基因沮丧,塔城没有给我一个下马威,有惊无险地让我经历了一次传奇并一直神清气爽,是我的福地。新塔城采风
今年雪大,从机场到市区沿途路边的树,有的已被大雪压折。穿行在进入市区的那片林子的路上,我看到了路边矗立的一座座精巧漂亮的公交车站,在其他地方还没有见过这么别致的公交车站。浓浓的俄罗斯风格,汉俄双语站名,主体是奶白色,有一哥特式小尖顶,厚厚的白雪盖在红色拱圆顶上,像童话里的小木屋,有一种穿越空间和历史的俏丽和傲岸。写这篇小文的时候,塔城的朋友给我发来一张图片,一辆鲜红色双层公交大巴停靠在漂亮的公交车站,在白雪衬托下耀艳悦目。朋友说,我离开塔城那天双层大巴刚上线运营,很遗憾我没有和它打个照面。把公共设施做成艺术品,可以看出塔城人的细腻心思和深厚底蕴,不知道他们明天会把“油画塔城,绿色家园”打造成什么样子呢?
怎么能不去红楼呢?那是塔城的标志。当年的大商贾热玛赞建造这座商贸城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它日后会这么红火,这么被重视,会成为塔城市文化名片。历经沧桑,见证多少变迁,它还矗立在那里。经过翻新改造,现在它是塔城博物馆。我来了几次,不是闭馆就是重新装修扩充,这次来仍然没能如愿。看门的保安大叔很客气地打开了大门,让我进到院子里,我转了一圈,留下了自己浅薄的影子。晚上吃过饭,又到来到雪夜中的红楼街,试图触摸它的脉搏和气息。在夜晚发着金属般光泽的路灯下,红楼在白雪中燃烧,把一条街都映得彤红。我从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青少年白癜风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