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周子奕肖子璇冉与郭兰晓翰宋书愉
撰稿丨周子奕肖子璇
编辑丨汪咏欣
“众所周知,50年代的专科学院、90年代的单一大学很难培养出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学院路上的大学如何面对新的挑战?一年前,学院路地区的高校以民间的方式成立了“教学共同体”,如今共同体变成了集团军。
“有关教育专家对此认为,学院路上将出现中国超级虚拟超级大学。”
年,《北京晚报》用热情的文字描述了“学院路共同体”,这个一年前才诞生的名词,并不吝对其未来的憧憬。如今17年过去,这个并无实体,却切实存在的机构,仍摸索着走在路上。如何尽快适应学科融合的新要求,也仍等待着专业化高校在新时代给出答案。
学院路的“破墙”尝试
年,改革开放的第二十年,在北京市教委的支持下,北航和北科大联合学院路上的13所高校成立了学院路共同体,在后续的10年间,又有学院南路包括北师大在内的一些高校加入,至今已经是一个由21所高校组成的大规模组织。
“……就单个学校而言,特色学科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但学科门类不够齐全。学院路共同体以资源共享为途径,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其在校专业素质培养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教学互补,资源共享”学院路共同体北京治疗白癜风的需要多少钱头部白癜风图片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