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29日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咨询专委会家庭治疗学组(第三届)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
这是一次重要的会议,不仅仅在于它是学组成员交流各自抗疫心理援助工作分享研究经验的会议,更在于这是新冠疫情肆虐后,中国家庭经历了太多应激、挑战和创伤,中国的家庭治疗师们商讨如何更有效的发挥学组的专业优势,支持个体、家庭共度难关。
本次在线会议长达1小时45分钟,学组39名委员中,33人参加了本次会议,视频会议由学组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姚玉红老师主持。
会议开始,每位参会委员进行了自我介绍。大家来自全国各地,虽然相隔千里,但在疫情期间却能通过云会议聚在一起,倍感亲切。
学组组长孟馥教授发言,她指出第三届学组成立以来,各位委员在不同地方做了很多的工作,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积极投入、倾情奉献,无论是支援武汉一线、还是为医务工作者和社会提供心理援助,还是参加各种社会公益热线、科普宣讲等,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殊时期的特别相聚,是非常感人的一件事。孟馥指出未来三年内,学组将在家庭治疗的学术、科研、宣传、培训、督导等领域开展工作。扩大学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影响力和家庭咨询师专业胜任力,要搭建同质性、系统化的专业体系。此外,在年年底或年年初,家庭治疗学组计划召开“中国家庭治疗大会”,促进家庭治疗领域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扩大家庭治疗影响力。会上,大家还一致讨论通过了三位新增委员。
学组组长孟馥教授发言
陈珏、姚玉红、刘亮、史靖宇、张翔、陈燕、马宏伟、何少颖、沈世琴、曹杨、王倩、徐文艳、戴吉、焦文燕、雷榕、李璐、黄颐等委员依次分享了自己在年疫情期间所开展的工作情况。其中,有奔赴武汉一线抗疫的逆行英雄,有始终坚守在本职岗位为求助者提供心理服务的治疗师,有为大众提供心理科普宣讲的知识传播者,有为一线心理援助人员提供公益督导的督导师,也有默默在行政工作中为一线抗疫战士提供支持的后勤工作者,更有疫情期依然坚持科研成绩斐然的科学家。
各位委员在交流过程中既提到了诸如“后疫情”等新概念,也交流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比如:贪食症患者在疫情居家隔离期症状和家庭动力改变及可能机制,后疫情期孩子复学焦虑干预方法等,同时还在临床工作、培训和科研多层面向彼此发出了邀请。大家收获满满。
各位委员分享交流
在经验分享结束后,学组副主任委员刘丹教授介绍了《家庭治疗学组工作规划》,听取大家的建议,集思广益,目的是更好地形成未来一年学组的工作方案。经过讨论,学组成员在以下几方面达成共识:1)重申学组宗旨:扩大家庭治疗行业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家庭咨询师的职业能力,促进家庭治疗行业人才培养能力;2)继续推动家庭治疗宣传工作,提升社会认可,做好科普推广;3)提升咨询师专业胜任力,加强伦理和服务意识。包括组织规范伦理培训和考核等;4)开展结构化、正规和系统的技能培训项目和评价体系,促进人才队伍建设;5)促进学组家庭治疗研究能力的提升,包括组织专业会议,提供学术研究交流平台,建立研究交流小组,出版家庭治疗专业书籍,发表家庭心理专业文章等。
学组副主任委员刘丹教授发言
在丰富而热烈的讨论后,学组顾问专家赵旭东教授和陈向一教授依次讲话。赵旭东教授表示,听到大家的汇报交流后很高兴,祝大家在家庭治疗的道路上越来越顺利,把家庭治疗传播得更广一些,家庭治疗实践的更深入一些。同时,陈向一教授也表达了未来坚决支持学组发展的信念。
学组顾问专家赵旭东教授发言
学组顾问专家陈向一教授发言
本次会议最终在大家依依不舍的道别声中结束。虽然相隔千里,但我们的心、热爱和梦想始终在一起。虽然未来路途漫漫,任重道远,但相信中国的“家庭治疗人”们初心永远不会改变。就如孟馥老师所说的一样,我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相信中国未来的家庭治疗,必将在这燎原星星之火的推动下越发精彩。
文稿提供和编辑:刘亮、李璐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