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
1.E2.E3.D4.D5.D6.B7.E8.D9.A10.D11.E12.E13.B14.A15.C16.D17.B18.B19.A20.A21.B22.A23.A24.C25.D26.D27.D28.E29.B30.E
名词解释
第一题
防御机制是人应对体内外各种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well-being)的无意的心理手段,可理解为人们为了应付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而使用一种策略,并且大多数是在不知不觉中运用的。可分为精神病性防御机制包括否认、曲解和投射等,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包括倒退、幻想和内向投射机制,神经症性防御机制包括合理化、抵消、反向形成和隔离、转移等机制,成熟的防御机制包括升华、幽默和理智化等。
第二题
各种刺激作用于个体,使其生理或心理的内稳态受到干扰时,个体在多因素作用下出现的、努力维持内稳态稳定的过程。应激反应过程可以包括生物、心理、社会行为等多个方面,受到个体及其所处环境中诸多因素的影响。
第三题
心理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病疾和躯体功能障碍的总称。应符合以下条件:
具有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症状;
该躯体症状或者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者有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为基础;
不是神经症或精神病。
第四题
是与认知、情感及行为等心理障碍有关的表现为体重和进食显著异常的一组综合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不典型进食障碍,主要以厌食症和贪食症为多见。进食障碍好发于青年女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进食障碍在东西方国家均呈增加趋势。目前认为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于进食障碍,即多因素模型已被广泛接受和被认为是进食障碍的最重要的病因模型。
第五题
是指量表测量的可靠性程度。它是检验心理量表测量分数稳定性或一致性的指标。测量分数信度的高低,显示一个量表品质的优劣。一个可靠的量表必须具有较高的信度。检验量表的信度,一般常用相关系数,以相关系数的大小表示量表信度的高低。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要求,心理量表可有各种不同的信度的检验,主要有复测信度、分半信度和等值信度。
问答题
第一题
个人经验标准:所谓经验的标准是指两个方面,其一是指病人自己的主观体验,或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
统计学标准:这一标准来源于对正常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测量的结果。普通人群中,测量的结果常常显示正态分布,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正常或异常,是以其心理特征偏离均数值的程度来决定的。
精神健康标准:需要符合一系列合社会常规的适当的行为和人格特征。
生物医学标准: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的心理现象或行为是病态心理现象,并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的根据,那就可以认为这人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心理和社会适应标准。
第二题
症状标准1)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如天灾人祸);2)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并至少有下列1项:①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②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噩梦;③反复发生错觉、幻觉;④反复发生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如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或周年日等情况下会感到异常痛苦和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等;3)持续的警觉性增高,至少有下列1项:①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②易激惹;③集中注意困难;④过分地担惊受怕;4)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境的回避,至少有下列2项:①极力不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人与事;②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避免到会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③不愿与人交往、对亲人变得冷淡;④兴趣爱好范围变窄,但对与创伤经历无关的某些活动仍有兴趣;⑤选择性遗忘;⑥对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后,罕见延迟半年以上才发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其他应激障碍、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原则是以帮助患者提高应对技巧和能力,发现和认识其具有的应对资源,尽快摆脱应激状态,恢复心理和生理健康,避免不恰当地应对造成更大的损害为主。须在治疗过程中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