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塔城天气
塔城美食
塔城医院
塔城房产
塔城新闻
塔城交通

阿尔泰蒙古语族10种方言的分布及使用民

蒙古语

阿尔泰语系

阿尔泰语系是一个比较广泛的语系,它是和印欧语系、汉藏语系、南岛语系是平等的。阿尔泰语系再分出蒙古语系、突厥语系、通古斯语系和其它一些语系。突厥语系和蒙古语系又分裂出多种语言,这样才形成了今天的的突厥语系国家和俄罗斯境内的几个操蒙古语系的民族。阿尔泰语系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语系,目前囊括范围包括中亚、高加索、西伯利亚部分地区、小亚细亚、蒙古高原、满洲、朝鲜半岛、新江等地,差不多占据了大半个亚洲,它仅次于印欧语系。

阿尔泰语系包括蒙古语族、突厥语族、满-通古斯语族,三个语族在以下方面有共同特征:元音和谐,辅音和谐,使用后加成分,是粘着语,有同源词和类似的语法成分。这是把三个语族合称阿尔泰语系的依据。但是,三个语族的同源词太少,连数词(如一、二、三)、日、月、眼、狼这样的基本词汇都截然不同,通过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的情形可以知道,阿尔秦语系不能成立,它们之间的共性可能是借词造成的。两种观点都有支持者。

阿尔泰语系得名于阿尔泰山。阿尔泰蒙古诘意为金,也译为阿勒泰(地名)、阿拉坦(人名)。“金”在各语言中发音相近,是主张三个语族同源的证据。说这些语言的民族的祖先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主要从事游牧、渔猎。他们包括匈奴、东胡、乌桓、鲜卑、室韦、突厥、契丹、回纥(he)、女真、蒙古、满等民族。匈奴历史非常悠久,《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北逐荤粥(xunyu),合符釜山”,又叫山戎、淳维、鬼方等,公元前年建国,成为中原的有力对手。东胡因居于匈奴以东而得名,被匈奴单于冒顿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突厥在《周书》中被称为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因居地阿尔泰山形似犀牛,当地语言称“突厥”,于是以山名为族名。中国历史上,北方族认为匈奴、鲜卑等是自己的直系祖先。女真与蒙古有血缘关系。而今新疆图瓦人自称蒙古族,图瓦语属突厥语族。裕固族的东部裕固语属于蒙古语族,西部裕固语属于突厥语族。在交往密切的民族中,语言的互相渗透是必然的。

蒙古族以狼为图腾,成吉思汗的祖先传说是苍狼与白鹿所生,此非神话,而是图腾观念。突厥人也以狼为图腾,旗帜上饰金狼头图案,卫士称作附离,意为狼。满-通古斯语族的人们以狼为神,举行萨满教宗教活动时黑狼神是巫师的护神和助手。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考古界认定为“猪”,其实是狼。阿尔泰语系由狼崇拜连成了一个整体。所以,即使不承认语言同源,也可以同意文化上的依存关系。自上古时代,各个民族就不断融合,如匈奴、鲜卑、契丹、女真等更是大规模地融入汉族。汉语的“天”一字的读音,应借自蒙古语族的“腾格里”。“一何”(表示“多么”)可能借自蒙古语族,如“吏呼一何怒”,蒙语ix就是“很”。《史记.五帝本纪》引用《左传》:“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taotie)。”这种怪兽是狼的变体,指人,是图腾。天狼星是夜晚最亮的恒星,命名者应是以狼为至高神的民族。汉语名称应是借来的。上古时代华夏与阿尔泰语系诸部的交流是全方位的,进入语言、文化也是正常现象。

蒙古族学者芒.牧林研究了蒙古语、汉语、藏语、满语的词汇,发现汉语、蒙古语同源词有多个。在个核心词中,同源词比例为汉蒙语之间94%,汉、满语之间87%,汉藏语之间65%。就是说阿尔泰语系与汉藏语系有共同的起源,汉语与蒙语比汉语与藏语更亲!

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13世纪初,蒙古族杰出的领袖成吉思汗统一诸部落,建立了早期的封建国家。随后便率领蒙古军队东征西讨,疆域曾横跨欧亚,且其子孙在中原建立了统一的王朝———元朝。因此,蒙古族各部落亦散居各地,所使用的语言也随之带到了各处。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地方的语言形成了各自的语言特点,即产生了许多方言。因为它们都源于同一种语言—蒙古语,故将其称为蒙古语族。蒙古语语言的历史,一般分为古代、中世纪、现代三个时期。12世纪以前的蒙古语称为古代蒙古语,13世纪至16世纪的蒙古语称为中世纪蒙古语,17世纪以后的蒙古语称为现代蒙古语。而蒙古语书面语的历史分期与之不同,一些蒙古学者将书面语分为前古典蒙古书面语(17世纪以前)和古典蒙古书面语(17世纪至今)。

  蒙古语族包括9种方言,即蒙古语、布里亚特语、卡尔梅克语、达斡尔语、莫戈勒语、东部裕固语、土族语、东乡语和保安语。1)蒙古语,指居住在我国及世界各地蒙古族所使用的语言。蒙古语是蒙古语族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最具代表性。现在我国境内的蒙古族所使用的语言为传统蒙文;蒙古国境内所使用的语言为新蒙文,即年进行文字改革采用基利尔字母书写的蒙古语,一般称之为新蒙文或喀尔喀蒙古语。

2)布里亚特语,指布里亚特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前苏联布里亚特地区和贝加尔湖地区。

3)卡尔梅克语,指居住在前苏联的卡尔梅克族所使用的语言,分布在伏尔加河下游右岸、里海低地的卡尔梅克地区和西伯利亚、中亚等地区。

4)达斡尔语,指我国达斡尔族所使用的语言。达斡尔族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附近、嫩江支流一带,另外还有几千人居住在新疆的塔城县。

5)莫戈勒语,指阿富汗的莫戈勒人所使用的语言。它是一种正在消亡的语言。莫戈勒人现大多改用波斯语。

6)东部裕固语,指居住在我国甘肃省南裕固自治县境内的一部分裕固族所使用的语言。

裕固族,源出唐代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9世纪中叶,回鹘汗国因内受大雪天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扰,外受黠戛斯族袭击而崩溃,部众分途西迁。其中一支迁至河西走廊的沙州(今敦煌)、甘州(今张掖)、凉州(今武威)一带,受吐蕃政权统治,史称河西回鹘。

从11世纪中叶到16世纪,是裕固族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长期历史过程中,河西回鹘的一部分同周围蒙古、藏、维吾尔、汉等民族长期相处,互相融合,逐步发展形成为一个共同体。《宋会要辑稿》称之为黄头回鹘,《元史》称之为撒里畏吾,《明史》称之为撒里畏兀儿,就是今天的裕固族。今天的甘、青、新交界地区是他们活动居住的共同地域。在这段时期,河西回鹘中也有许多人融合到其他民族共同体之内去了。

7)土族语,又叫蒙古尔语,主要是我国青海省的土族人使用。土族人自称“察罕蒙古”,意为“白蒙古”。

8)东乡语,指我国东乡族所使用的语言。东乡族主要居住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西、南、北四乡中的东乡,故称东乡族。

东乡族是14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融合而成的。构成其族源的主要成分,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和蒙古人。从13世纪以来,河州一带就是包括色目人和蒙古人在内的蒙古军驻守、屯田之地。13世纪末,镇抚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的元朝安西王阿难答皈依伊斯兰教,其属下蒙古人大部相从。

9)保安语,使用保安语的是我国的保安族和土族。保安族主要居住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土族主要居住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

根据保安族的传说、语言特点和类似蒙古族的某些生活习俗方面来看,保安族可能是元明时期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在青海同仁一带驻军垦牧,同周围的回、汉、藏、土各族长期交往,逐步形成的一个民族。

10)撒拉语其祖先到青海循化定居后,与周围藏、回、汉、蒙古等族长期杂居融合、繁衍,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撒拉族。

撒拉族先民自元代由撒马尔罕迁入中国境内后,即受到元统治者的优遇,其首领尕勒莽被授予积石州的世袭"达鲁花赤"。尕勒莽之孙韩宝于明洪武三年(年)归附明朝,三年后被授为积石州千户所的世袭百户,职衔是"昭信校尉管军百户",正式确立了土司制度,拨属河州卫积石千户所。韩宝成为撒拉族历史上的第一任土司,此后子孙相传。正统元年(年),韩贵因征战有功,被授副千户职,调赴凉州御敌。清代承续明代旧制,由地方官吏委任,称外委土司。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

点击上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chengzx.com/tcms/6875.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