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据网络
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中国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年辞世,享年86岁。
矛盾,年7月4日出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他十岁丧父,其后一直由母亲抚养长大,北京大学预科读毕业,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其时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他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拿起小说家的笔,开始写作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虹》。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之后著有长篇小说《子夜》、《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等诸多著述译作。
年12月,茅盾应著名抗日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杜重远邀请,经香港、海防、民城到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在新疆学院任教,兼新疆文化协会负责人,他想在这片抗日的大后方用文艺武器唤起人民抗日的热情和决心。年秋,携友西游,最终抵塔城。他将旅途见闻、亲身体验写成《西北行》。此书第三章谓《塔城之行》,共十二节。茅盾的同伴说:“不到塔城,始终是此行美中不足的憾事”。因为“塔城是中国西北部的最后一个城市。”
茅盾一行在迪化(乌鲁木齐)雇了一辆俄式马车,头一夜宿昌吉,第二夜宿玛纳斯,然后就进入塔城地区辖境。到了乌苏,茅盾写道“这是一个重要的市镇,为伊犁和塔城大道的联结点”,“街头颇具乡村风味,交易以谷然为最盛,街上也有货物摊头”。从乌苏出来,茅盾一行经过红柳树岗和灌木丛,在荒漠中休息后前行。在雅玛图山谷,茅盾他们进一家毡房,女主人是哈萨克族,丈夫是湖南人,已有了两个孩子。主人盛情款待了他们。第二天行途中他们走进一家牧民毡房,主人的手摇缝纫机坏了,茅盾的一位同伴七弄八弄给修好了。哈萨克主人“高兴得真是非言语可形容了”。在过老风口时,天黑迷了路,车陷进泥里,于是大家躺在干燥的地上睡觉,眼望星星钻进山头剪影,耳听旷野万簌之声,别有一番情趣。最后,茅盾一行到了塔城,第一件事是找一家饭馆饱餐一顿。
茅盾先去参观了塔城电报局、邮政局、军政机关及苏联领事馆,他觉得这座城市建筑和风气,有浓厚的欧化风味,“商业及市场极为发达,具有近代化都市的优点,而且显示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气象。”据茅盾先生记,当时塔城还有个俗名叫“白鸥城”,缘由是每年都有从北方来的大批白鸥,沿塔城的河水飞行。
茅盾旅游考察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从地理形势和战略位置上来说,塔城是个极重要的地方”。
本文源自《人文塔城丛书》由塔城地区旅游局提供
编辑:苏军
审核:张秀琴
投稿邮箱:tachenglingjuli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中科医院曝光资质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