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塔城天气
塔城美食
塔城医院
塔城房产
塔城新闻
塔城交通

穿戴上VR设备,在家也能治疗精神心理障碍

5G时代已到来,人工智能(AI)、增强现实技术(AR)、虚拟现实技术(VR)等已成为未来最具商业价值的核心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下简称VR)的应用热度就越来越高,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包括VR游戏、VR购物、VR房产、VR相机行业等。

最近,一个脑科学科普平台指出,VR技术正在向心理健康行业进军。目前,国内外已经发表了近篇关于使用VR治疗精神心理障碍的研究。

阅读详细文章可点击:在家也能治病

VR如何解决心理治疗难题

根据该文章的介绍,VR技术可以和传统的认知行为治疗结合,尤其是和暴露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相结合。

在这些传统心理治疗技术中,想触发患者的相关症状往往有两个方法。一是通过放松后想象相关情境,这个方法比较方便、不因地制宜,但逼真度较差,对患者的想象力、配合度要求较高。

第二个方法是将患者置于真实的/模拟的情景中,不过这也有相应的缺点,那就是很多情景不容易完全模拟或实现,环境中的不可控因素也较多。

而VR则集中了两者的优点,既便捷、又可利用通过计算机设计出准确的场面,提供逼真的、浸入式的虚拟环境。方便、直接、高效、准确,这是VR的优势。

广州就有一家利用VR技术治疗“恐高症”的机构,我亲身体验过。当我带上头盔、耳机、眼镜、麦克风等设备后,立即置身于虚拟治疗场景中,视、听、嗅觉都非常真实,充分激发了我对高空的、恐惧性的情感反应和生理反应。

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恐高程度,设计出不同的高度和训练步骤,反复地、逐步地让使用者暴露在不同情境中,逐渐学会耐受、放松,最终到达克服恐高症的目的。

按此道理,VR技术同样可以应用于赌博成瘾、毒品成瘾、甚至暴食障碍、神经性贪食症等具有成瘾特点的疾病治疗上。

整体来说,VR技术在精神心理障碍的治疗方面确实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随着VR技术越来越成熟,成本进一步降低,将会受到不少患者、家属和心理治疗机构的欢迎,很可能改变国内心理治疗的现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患者及家属不要对此寄予太高的期望,一定看到VR技术所适用的精神心理障碍范畴和局限性。

VR技术只适合用于症状单一、情境相似的某一种疾病上,如恐高症、暴食障碍、神经性贪食症和较单一的成瘾性疾病。

对于抑郁症,更别说双相障碍及强迫症了,这些精神心理障碍的症状复杂,个体差异大,不同患者曾遭受的创伤事件可谓千变万化。难以利用VR技术根据每个个体的差异性打造出完全不一样的虚拟情境。

一来,这样的成本非常高,制作规模堪比一个特效视频了;二来,VR难以模仿每个情景细节,与患者的真实经历差别悬殊,其情绪反应较弱,治疗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只能触及表面的症状,而且针对创伤性经历,有可能会导致创伤激活,带来二次伤害。

而且,对于很多内隐记忆层面的病理性记忆,患者已经想不起来了,更加无法模拟。

对于双相障碍的患者来说,往往还曾有过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最常见的就是曾接受长辈的过度夸奖、同龄人的艳羡,这样复杂的情境更加难以模拟。如果单纯只让患者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再次体验开心、兴奋的感受,还可能强化此病理性记忆。

我们的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就带着患者乘坐“时光穿梭机”,回到相关的真实情境中,但这是第一步,也是相对容易的一步。更关键、更难的是,在这个情景下,治疗师应该作出怎样的处理,怎样高效地处理该情景给患者带来的情绪、认知、身体感受等,以及如何建立高级的针对性认知。

后续我们晴日心身医疗的诊疗范围扩大,能接诊成瘾类患者时,我们也会考虑引进VR技术。

从客观上,这确实可以增加心理治疗的标准化,降低患者对催眠感受性的要求,令治疗速度加快,服务更多患者及家庭,有巨大的临床意义。但归根到底,这只是一个辅助技术,可以善用、活用,但不能将所有希望寄托于此。

每周一至周六晚10时实时推送,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chengzx.com/tctq/601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