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曾经教导我们:了解各个地方,与其研究各种理论,不如遍尝世间啤酒,这才是真正的地理学。
"公元年,大清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英法联军进北京,啤酒也来到了中国。“色似马尿、味同汤药”,当时这种低度酒”与中国的高度酒文化格格不入。
东交民巷公使馆区入口
后来,伴随着东北和胶州湾先后被列强侵占,啤酒厂开始在中国兴建,大量啤酒涌入内地,国内的知识分子和上流社会人士也开始慢慢接受这种的西方怪味。
不过生产啤酒要消耗大量的粮食,所以在中国人吃不饱饭的时代,啤酒并不能成为接地气的大众饮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国家的强盛,啤酒的生产也随之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结束了粮食危机,啤酒需求量大增,产量也稳步增长。
伴随着年「啤酒专项工程」实施,几十亿资金投入啤酒产业,中国正式拉开了“本地自创”啤酒的大幕,短短几年大生产,地方啤酒品牌的数量就达到了家之多。
人民群众拿着各种容器打啤酒
新疆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蒸发量高,水源充沛,十分适合啤酒花的生长。品质比山东和东北种植的啤酒花高出一大截。一时间,全国所有的啤酒厂都要仰仗新疆啤酒花。
由于产量根本满足不了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啤酒厂,当地甚至为了控制啤酒花的分销,还推出了啤酒花签证——「出疆证」,一时引发了全国啤酒厂争抢。
而新疆本土啤酒更是依靠天山优质水源、本地高品质啤酒花开始了蓬勃发展。
乌鲁木齐新疆啤酒厂的
天山啤酒、新疆啤酒
伊犁地区的奎屯啤酒、伊犁啤酒
喀什啤酒
克拉玛依啤酒厂生产的百泉啤酒
哈密啤酒
塔城地区的:塔城啤酒、乌苏啤酒
吐鲁番的新口味:葡萄啤酒、矿泉水啤酒
昌吉市啤酒
阿克苏啤酒
在新疆,长期以来一直是乌苏啤酒和新疆啤酒之间的竞争。新啤公司的前身新疆啤酒厂建于年,在乌苏啤酒出现之前曾独霸新疆市场,直到到上世纪90年代末,双方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
年,借着新疆国营啤酒厂经营不善的机会,乌苏啤酒一举将新疆啤酒集团吞并,相当于把新疆啤酒、昌吉啤酒、喀什啤酒、霍城啤酒、天山啤酒、托峰啤酒等知名新疆本地品牌尽收,俨然成为了雄踞西北的一方霸主。
这个从前的小县城,在大鱼吃小鱼的收购兼并中一下子成了新疆啤酒地方市场的绝对霸主,中国啤酒行业中以小博大的典范,也从此成为一代新疆人地域认同的寄托。
不过,后来乌苏啤酒还是被更大的鱼吃了。年,嘉士伯完全收购乌苏啤酒。不过所幸乌苏啤酒并没有被摘牌下架,继续带着它的传说走出了新疆。
“夺命大乌苏”已不只是新疆人的本土段子,随着微博、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