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中国人还不知道松赞酒店时,它已经被TripAdvisor评为“中国最好的25家酒店”,美国CNN将其列入中国风景最好的9家酒店,英国贵族杂志《Tatler》把它选作“家全世界最好的酒店”。
“最初我只是想修一座酒店,要配得上香格里拉。”土生土长的香格里拉康巴汉子白玛多吉这样评价他创立的松赞精品酒店和松赞环线。这条环线串联起大香格里拉的地标区域,每家松赞都在地理上连接了原野、峡谷、雪山、湖泊和森林,建造在最地道的藏族村落里,餐厅里按时节挑选食材,多种信仰和文化并存。18年的时间,松赞已经成为藏文化的代言人。年,我曾有幸走过这条松赞环线,或许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关于藏文化的想象,但走完全程,我想对于松赞而言,它已经通过了许多具体而微的线索,指引着旅行者找到一条通往这条秘境的路径。
今年6月,历时5年的松赞滇藏线将正式上线,6月1日,松赞然乌山居和松赞芒康如美山居开业,9月1日,波密林卡也将开业。以前搜索“滇藏线”,出现“风光绝美”和“超级难走”的概率几乎等同。我想今年6月之后,滇藏线将不再只是一条进藏道路的名称而已。
福利时刻
从即日起至年5月19日,在本文评论区参与“在我心中,最能代表藏文化的是……”话题讨论,我们将选取一位读者,获得即将开业的松赞然乌山居大床房(或双床房)体验一晚,包含三餐,价值元。
来到然乌山居的所有客人
都能够坐在24小时供氧的酒店内
手捧温暖的姜茶
欣赏窗外的绝尘美景
面朝来古冰川,置身在雪山群、
冰川和湖泊之间
感受到大自然为内心带来的奇妙力量
白玛多吉:我们卖的不是酒店,是旅行
Q:您之前在央视做纪录片导演,为什么想到要回到家乡建酒店?
A:我对家乡的感情特别深,我觉得香格里拉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地方。随着上了初中,我对汉文化的了解越来越深,更感觉到内地人对藏民族的文化了解得太少了。我很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藏民族和藏族的情怀。我在央视时,每年完成两部指定的纪录片后,第三个选题一定会报关于香格里拉的。这就牵涉到我懂多少藏民族的文化?其实了解的很有限,所以我一方面读书来恶补,一方面多做采访。很多同事看完片子真的就到香格里拉旅行,回来后,他们都有一个感触:风景太漂亮了,但住宿条件太差。所以我很想建一个能让旅行者住得舒适的酒店,而这些酒店是为香格里拉的风景服务的。
Q:松赞在非标住宿领域下手很早,算是中国首创之一。在建松赞时,很难找到参照吧?
A:其实国外很早就有精品酒店(boutiquehotel)的商业模式:客人可以和主人生活在一起几天,酒店会提供独家线路,深入了解当地人的生活。像在法国,这种酒店就做得很精致。年时,我还到不丹考察过5家AmanKora度假村。但因为中国这个行业还没有太清晰的概念,所以我们也一直在摸索、孕育自己的商业模式。
Q:您会参与到酒店设计中吗?
A:最核心的设计环节我都会亲自把控。不过我们的建筑师很厉害,马上开业的然乌山居是松赞系列海拔最高的酒店——建在米的山上。为了缓解客人的高原反应,我们采用了中央分子筛供氧技术,一进入建筑内,相当于海拔只有米。我们计划建3层,但是当地村民的房子都只有一层,如果建三层就会很突兀,另一方面,如果建三栋一层的房子,供氧设备的造价又会很高。我们的设计师非常有想象力,她把整座酒店镶嵌在了悬崖上,与其他松赞酒店的建筑结构不同,采用了钢结构的生态模块房,全部房间在上海设计组装好后成套运输过来,所有房间的视野都非常棒。
Q:松赞的客人主要是哪些人群?
A:在年时,我们的客人90%来自国外,10%里很多都是海归。很多客人在网上发现我们后感到很奇怪,说国内怎么会有这样的产品,就带着一种尝试的心理过来体验。我得到的反馈是,即便在道路还不够通畅的状况下,他们仍然觉得体验比大多数国外度假酒店要更好。随着销售比例的递增,现在旅行产品的客人已经占到用房客人的70%,而且越来越多的客人正在往价格更高的新产品上转化。
Q:这几年,中国精品酒店业发展迅速,您觉得松赞不同与其他酒店、民宿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A:全世界的商业都是在追求获得感,消费获得感的结果是越消费要求越高,越来越不快乐。你想快乐,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好好地去播种快乐。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利他”的精神。克纳村里1/3的人是我的亲戚,村里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每年都会得到松赞的资助,只要有初中文化,就可以到我们的酒店工作。还有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酒店只用老木头和市场上原本囤积的木头,如果找不到囤货,就从加拿大、美国进口,因为他们的木头不是盲目砍伐森林来的。
Q:有想过让松赞走出藏地吗?
A:以丽江、拉萨为始终点的茶马古道布局已经成型了,滇藏线今年也打通了。很多人说松赞这个产品有很强的地域性,我觉得其实不是这样,虽然松赞的产品一开始是在藏地做起来的,而且靠藏地文化做背书,但松赞传递的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不是单一的文化属性。它可以跟中国文化最核心的元素,特别是在地活态的手工艺做融合,就像安曼也可以建在颐和园旁,玉龙雪山旁也有悦榕庄一样。我们要做的事是“寻找通往香格里拉的路径”,香格里拉是每个人心中的理想国,不是只有藏地才有香格里拉,你在哪里,路径就在哪里。
看到松赞滇藏线发布,心痒难耐,恨不得立刻去体验,
先把去年香格里拉大环线的旅行和大家聊聊。
今年夏天,我们进藏吧!
Station1:松赞塔城海拔:米
体验:旅行管家陪同在当地美丽的村庄、田野、乡间漫步;到保护区观看滇金丝猴;朝拜达摩祖师洞,走转经线;徒步穿过当地纳西村庄;在当地人家中体验传统的手工磨豆腐
启别哈达村坐落在金沙江
与澜沧江分水岭的东侧山地,
曾是吐蕃最东边的领地,
塔城附近正是神川都护府所在,
铁桥战役后,这里逐渐成为藏族、
纳西族、傈僳族、汉族混居地。
虽然离香格里拉只有3小时车程,
塔城却是另一番田园牧歌的面貌:
因为热带河谷地貌,
这里拥有大香格里拉地区
最宜人的气候和最肥沃的土地。
尤其当微风拂过稻田时,
眼前的景象如同加了柔光,
立刻有了毛茸茸的质感。
很多走完整条松赞环线的人,
都评价塔城是最美的一站,
因为酒店就镶嵌在村庄、葡萄园、
梯田、山脉、河流之中。
走进大堂,对面便是一扇
巨大的开放式观景窗,
像画框一般框住了近处的村庄农田,
远方的河谷山峦。
这里的野猪以田间野果为食,
造就了世界上最好的火腿原料;
来自东部的稻豆轮作
生产方式流传了千年,
你可以自己磨一碗豆花;
不远的其宗村里有直贡噶举的来远寺,
流传着印度修行人达摩桑吉在此闭关的故事,
洞外的转经道上有近万块嘛呢石,
无来由就想起了《天上有一块会飞的玛尼石》中的
那句“想给路边的石头刻上经文,
让过路人找到日出的方向”。
连动物都愿意窝在这里的大山上生活,
对生存环境极其挑剔的滇金丝猴
就生活在松赞塔城附近的保护区内。
从很多藏族图腾中,
都表达着生命是由地、火、水、
风、空五大元素组成,
雪山、森林、动物与人的
精神世界密切相关的引申义。
在藏族的文化语境里,
或许没有人保护自然的概念,
但这种相辅相成的
依存关系是更长久的生态观。
Station2:松赞茨中海拔:米
体验:旅行管家陪同下漫步天主教藏族村落参加弥撒;参观天主教堂,拜访神父;巴东村、澜沧江峡谷观景、野餐;到当地葡萄园品尝自酿葡萄酒;到未开发的南极洛景区游览
离开塔城,山路开始变得崎岖难行,
每个拐弯都会掀起一阵狼烟。
如果没人指引,很可能便会忽略
河谷底部的茨中。
这里是澜沧江和怒江
分水岭上的典型地理区域。
隔江而立,触目所及是一片田野,
以及两两相望的白塔和教堂。
多年前,一群法国传教士冒险
来到这片不为世人所知的峡谷地带,
建起了一座天主教堂。
年后的今天,这座建筑
仍是对这片土地最好的释读。
“茨”有“村庄”之意,“中”为藏语中的“大”,
松赞就建在茨中的村头,
两栋藏式碉楼都面对着澜沧江河谷,
这是松赞系列中唯一一个
有明显西方特征的酒店。
这里的村子不大,却住着藏、汉、傈僳、
纳西、白族、怒族7种民族,
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
这在大香格里拉地区,
也算是独特的存在。
茨中天主教堂建造于年,
被评为中国最美的10座教堂之一。
教堂的资料室里挂满了珍贵的老照片,
一张张仔细看过去,一幅18~19世纪的
历史图景呈现眼前:18世纪中期,
西方天主教士来到迪庆,
在强大的藏传佛教环境里,艰难地传教。
后院有两座并排的传教士坟墓,
旁边种有一棵桉树和一棵月桂树,
这两株西方的树种饱含了
当年传教士们的乡愁,
异乡早已过成了故乡。
教堂至今还在使用,
常驻神父每周日会举行弥撒,
运气好的还能赶上当地信众唱藏语圣歌。
西方传教士不仅带来了
天主教教义,也带来了葡萄酒。
这种在法国已经绝迹的“玫瑰蜜”,
在这座小山村中被保留下来。
直到现在,村里家家户户
还都有酿制葡萄酒的器具,
手艺也不曾荒废,
茨中的松赞酒店就提供这种葡萄酒。
Station3:松赞梅里海拔:
体验:白马雪山U型谷徒步、高山植物寻访;当地藏民家访;梅里雪山敬山祈祷仪式;藏式舞蹈和篝火晚会
从茨中出来,沿着澜沧江北上,
这是松赞环线上风景最美的一段,
几乎中国所有的
地理植被都可以在路边看到。
当无论山路如何转换,
远方的梅里雪山都会占领你的视线时,
证明我们已经驶入了德钦县,
这里是大香格里拉地区地貌落差最大的地方:
你的眼睛,会同时看到平均海拔
米以上的梅里十三峰,
和只有米的澜沧江。
作为子山脉的梅里雪山
甚至比主山脉横断山脉还要著名。
而其著名的原因是它的主峰卡瓦格博,
这座至今没有被人类征服过的
山峰是三江并流核心区、澜沧江
和怒江分水岭上最高的山脉——海拔米。
征服,永远是外族人对它的概括和想象。
而在藏地人心中,它是绒地山神之王,
每年有超过一万名的朝圣者来到这里。
松赞梅里山居建在
一处叫谷几浓的小村庄里,
这里只有5户人家,海拔米。
在静谧的氛围中,牛铃声更显悠扬。
这个以农牧业为主的村落,
种青稞、采虫草、觅松茸、
收庄稼、转场放牧、爬高祈福,
冬天时内转雨崩村河神瀑布,
外转卡瓦格博,听到弦子便跳起舞。
跟随大自然的节奏,生命循环往复。
和其他几家松赞酒店相比,
梅里山居的装饰简单至极,
但藏毯、壁挂、铜质的门牌、壁炉,
既有藏族风情又保证了舒适感,
尤其是每扇窗户背后都是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没有人不喜欢三层的超大平台。
在日出之时,当阳光洒向梅里十三峰,
光明由高向低次第照亮山脚下的村庄时,
景色达到了极致。
站在平台上观景的人们会低声发出欢呼,
给这座宁静的小村庄带来片刻的沸腾。
晚饭前,我们被领到村中一户藏民的家中。
这是栋典型的藏族民居,
一层是牲畜间,二层供人居的,三层是佛堂。
主人、客人都围坐在火塘边,
我们学着他们的样子捏糌粑,
抿着碗口吸溜酥油茶,
火塘就像一个社交中心,
煨出了一种世俗感。
吃过糌粑来到三层,
当地人手把手教我们制作经幡,
过程并不复杂,
却需要调整好身心的频率,
五感并用才能完成。
如果时间足够,可以跟随松赞的向导,
深入梅里雪山的明永冰川,
走一段藏民转山路,或是采蘑菇。
如果精力旺盛,还可以去探访卡瓦格博。
当地的向导认识山上的每一头牛,
每一棵树,大山的每一声叹息,
这是在普通人眼中看不到的维度。
Station4:松赞奔子栏海拔:米
体验:参观漆器木碗制作的上漆工序;尼西村学习制作传统黑陶;参观东竹林寺,拜见上师;奔子栏山谷徒步,参观藏村;到尼丁原始森林徒步;有机菜园采摘;藏式舞蹈锅庄晚会
奔子栏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
但如今已褪去繁华,祸福相依,
闭塞的环境让岗觉村杜鹃木漆器
和尼西黑陶这些传统手工艺得以幸存下来。
松赞奔子栏山居建在
金沙江边的绿色山谷里,
标志性的石砌藏式小楼
与周边的农舍融合在一起,
从酒店的观景窗就能望到
对面小山顶上的经堂,
还可以到后院的有机菜园摘食材做料理。
松赞奔子栏同样设计了多条探索线路,
如深入藏族村子,探访古老的经堂和玛尼堆;
参观东竹林寺,体验静修;
和村民一起围着篝火唱歌,学跳锅庄舞;
或是更刺激一点,来一趟金沙江漂流。
晚餐的尼西鸡只有在奔子栏山居才能吃到,
鸡肉要放在当地一种特制的黑陶土锅中炖制,
酒店有专门的线路带住客体验制作黑陶。
Station5:松赞绿谷海拔:米
体验:村庄散步,在藏民家参加晚餐聚会;旅行管家陪同天宝雪山或千湖山徒步;骑马漫步周边山谷草场、探访藏村;碧沽天池或小中甸看花、野餐;体验心灵健身项目或参加藏式禅修
松赞环线的最后一站终于来到了香格里拉。
与其他几家松赞酒店不同,
松赞绿谷的选址并非秘境,
面前便是拉姆央措湖,
与著名的噶丹·松赞林寺毗邻。
绿谷所在的院落是白玛多吉家的祖宅,
这是一座典型的藏式小楼,
松赞品牌便是从这里开始。
所有的房间都以藏族风格装饰,
走廊放着古董家具和
传统藏族地毯制成的挂饰,
转角处摆着精美绝伦的佛教造像,
餐厅里吃的是牦牛肉、
喝的是酥油茶、用的是藏式木碗。
这是松赞系列中“家”的味道最浓的一座,
所有的细节营造出一种
走进藏式私人博物馆的感觉。
而窗外,雪山、森林、草甸
和湖泊都成为了背景,
山居为住客设计了多条远足
路线去深入这片土地。
感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