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塔城天气
塔城美食
塔城医院
塔城房产
塔城新闻
塔城交通

陈宗器先生的生平与成就

值得信赖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40327/4362430.html

今年是我国科考先驱——西北科学考察团90周年,为使大家更全面了解当年年轻的科考队员陈宗器先生卓越的一生,特发此文以示纪念并弘扬民族精神。此文曾用于《中国科学家技术专家传略》理学篇,地学卷首篇。

陈宗器(-)浙江新昌人,地球物理学家、地磁学家,我国地球物理学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地磁学奠基人。

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副所长,国际地球物理年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他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发起人之一,首任理事长与历任秘书长。

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作为走向西部的先行者参加“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和铁道部“绥新公路查勘队”,在西北荒原考察五年半之久,取得极有价值的地球科学资料。

20世纪30年代中之后,陈宗器全身心投入地磁测量及地磁学研究工作。组织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次野外地磁测量和最早的日食对地磁影响的观测研究;主持和参加我国自主建设最早的三个地磁台工作;50年代,他担任地球物理学科领导组织工作;领导了新中国地磁老八台的建立与完善,率先开展我国日地关系综合研究、古地磁研究。

一、简历(略有删节)

陈宗器,字步青,号伯篷,又号君衡、道衡(英文名ParkerC.Chen),年7月27日生于浙江省新昌县。

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工科,年改入东南大学物理系,年毕业后,受聘于辽宁庄河师范任教。一年后放弃月薪元,应邀回乡就任新昌中学第二任校长,月薪仅支25元,为家乡第一所中学正规化做出杰出贡献。

年由叶企蓀介绍至清华大学工程学系任助教。年5月,进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后即被派往“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成为该团(戈壁组)第二批团员,担任天文、地形测量,并兼作水文、气象等测量。先由新疆塔城入境不成,10月改由绥远出发经百灵庙西行,到额济纳旗,沿额济纳河南下,经酒泉入祁连山考察。

年冬,由敦煌西行至南疆,测量塔里木河、孔雀河改道后的罗布泊的新位置。三个多月不见人烟、断粮数日,坚持完成任务。

年夏至年初,在柴达木和额济纳河流域及其终点湖苏古诺尔和嘎顺诺尔附近考察后东返。

年5月提出考察报告后回南京物理研究所,在所长丁西林领导下负责修建我国第一座地磁台(紫金山地磁台),完成只有他能做的地磁仪器和重力仪调试工作。

年夏,受聘铁道部“绥新公路查勘队”,在队长斯文·赫定博士领导下,担任地形和天文测量工作。10月由绥远乘汽车出发一路西行至南疆,遇新疆战事,后由尉犁乘独木舟沿孔雀河东下,考察了自汉代以来就已干枯,又于年重新有水的罗布泊。

年陈宗器与赫定乘独木舟从孔雀河顺流而下去罗布泊探险,左一:陈宗器

年10月离新疆至甘肃,由敦煌向北企图探明通往罗布泊的道路,终因道路不畅返回,经酒泉、西安一路考察于年2月返回南京,8月提出考察报告后回物理所紫金山地磁台工作。

、36年间,发表“中国西北之交替湖”、“罗布淖尔和罗布荒原”、“西北之地理环境与科学考察”、“绥新公路考察勘队工作报告书”等论文和报告。

年3月至6月,率队从广州到上海东南沿海一带进行地磁测量。

年9月赴德国柏林大学自然科学院专攻地球物理学,并在波茨坦地球物理研究所进行地磁研究工作。

年,在研究所所属尼美直(Neimegh)地磁台实习并做地磁实验与研究,完成论文一篇。是年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陈宗器离德到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研究部从事物理探矿学习。

年4月离英回国,10月抵达南京迁往广西融安丹州的地磁台,被任命为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年春在广西桂林良丰筹建雁山地磁台。8月至12月率队到福建崇安观测地磁场受日全食的影响。

年初被任命为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地磁台主任。6月,日军南下,已正常工作一年多的雁山地磁台只得放弃。陈宗器负责物理研究所器材、图书和职工、家属的抢运疏散,历尽辛苦终于年底抵达重庆北碚。年,在购地建所后,艰苦条件下与所里同人开展北碚地区地磁详测。在中国日食观测委员会的《观测报告》、《天气》和《学术汇刊》等刊物上发表了《东南观测队地磁报告》、《中国境内地磁观测之总检讨》及《日食、电离层及地磁之相互关系》等论文。撰写了《广西良丰地磁台观测报告.6~.6》及介绍世界最新技术:《雷达在大地测量控制上之应用》。

年物理研究所迁上海。

年春,他与顾功叙、翁文波等人发起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8月当选为首届理事长。同年,物理研究所地磁部分并入气象研究所,迁往南京北极阁,兴建北极阁地磁台。年因解放战争又迁往上海。此段时间,陈宗器自撰或与刘庆龄合著,在《中国地球物理学报》和《科学与技术》杂志上发表了《关于中国地磁勘探结果的预研报告》(英文)、《中国四川北碚地区地磁勘探详论》、《中国东南部地磁状况》等文。并与刘庆龄撰写论文《磁偏角长期变化与太阳黑子数的关系》,于年10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作会议上宣读。

解放前夕,中央研究院及该院上海办事处负责人均逃离上海,陈宗器临危授命被上海各所公推为上海办事处主任,与各所领导一起抵制迁往台湾;组织职工家属保卫各研究机构、职工、家属。

年5月上海解放,8月被上海市军管会任命为国立中央研究院院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上海办事处主任。

年3月中国科学院接管中央研究院各所,上海办事处改华东办事处,陈宗器兼任秘书处长。5月,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1月兼南京办事处主任。12月,兼上海市军管会徐家汇及佘山天文台气象台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协助军管会接管佘山、徐家汇观象台并兼任中科院上海天地联合工作站主任。

年3月和5月,分别辞去南京办事处和华东办事处职务,回南京专任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5月,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

年1月因工作需要,兼任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副主任。

年底办公厅改组,兼任管理局局长,分管基建、器材处工作,主持中关村科学城的建设和祁家豁子规划工作。自该年起,可有约三分之一时间回所工作。同年,中国决定参加年7月1日至年底的国际地球物理年(IGY),他担任国际地球物理年国家委员会委员与秘书长工作。

年8月,他率中国代表团以观察员身份,去苏联莫斯科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东欧筹备会”,之后又参加了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国际地球物理年筹备会。同年,辞去院办公厅副主任的职务,回所参与所的领导工作和地磁研究室的工作。

年2月,出席“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被选为秘书长。同月,作为中国科学代表团成员,赴东京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西太平洋区域会议”。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以地球物理委员会名义负责全国观测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工作。

年12月,患肝癌住院手术,出院后不顾医生休息半年的决定,仅休息3个月,便投入紧张的科研领导工作。年2月癌病复发。病危前夕,仍帮助学生修改论文,安排工作,询问院、所研究情况。

年3月4日陈宗器在北京逝世,终年62岁。

二、主要研究领域和学术成就

(一)陈宗器是西北荒原科学考察的先行者

.12.5陈宗器在温音乌苏零下10度坚持测量赫美尔拍摄

年10月至年2月,陈宗器在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省的额济纳、塔里木河、孔雀河、罗布泊、柴达木、祁连山等荒无人烟、科学数据几乎空白的地区,完成了举世瞩目的综合科学考察任务,开辟了我国西北荒原地球科学事业。

年陈宗器参加的戈壁组冒严寒西进

这个阶段科学考察的主要成就:

1,在西部进行了天文、地形、水文、气象等测量,进行了一些考古发掘与图片摄影。取得了极为珍贵的原始数据。这些数据在某些科研领域,至今仍不可缺少。

2,在研究和测量了塔里木河、孔雀河、额济纳河流量及河流沉积、变迁后,提出著名的“交替湖”观点,为长达一个多世纪世界地理界著名的罗布泊位置之争,以及它是否游移湖,提供有力证据,引起国际地理界广泛重视。

年,陈宗器与霍涅尔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首次发表了《交替湖——在亚洲一些河流的变换和湖泊脱离原位》的论文,指出一些湖泊的位置是随着上游河流的变化而变化的,河水下流时夹杂有泥沙杂物,年深月久,将河床垫高。而另一个干枯之河床,则为当地常有的北北东之烈风所吹刮而低下。如此进行至一定之年月,干河床比较低下,而依自然趋势遂不得不改由原道流水入海也,此种现象不独罗布泊特有,即额济纳河之居延海及其他内陆海,亦有同种性质。指出楼兰的消失正是由于水的消失、土地盐碱化。指出水界地理的变迁,与人类、物种的迁徙有着密切关系。往往水回来了,但植物和物种的恢复却需要更长的时间。由此,他又成为中国最早研究河流变迁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学者。

3,陈宗器还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全世界去楼兰考察次数最多的科学家。他在西北考察沿线的天文测定,填补了地图上不少空白,纠正了斯坦因地图中的多处错误。他与安博特的天文测量第一次为罗布泊地区提供了精确的经纬度和高程数据。他与那林(Norin)、霍涅尔(H?rner)一起最终完成的孔雀河流域、罗布泊地区世界上第一幅实测地图,其精确程度已被年美国“陆地卫星-1”所证实。他还是中国最早开始研究沙漠、沙风的学者。他对罗布泊地区的气象测量,是七十多年前这一地区唯一完整的气象资料。

由于他在西北科学考察方面的卓越成就,瑞典国王授予陈宗器“皇家北极星骑士勋章”,这是专门嘉奖成绩卓著瑞典以外的外国人的。

(二)陈宗器是地磁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年,陈宗器沿东南沿海测量地磁

1,开拓中国地磁台站、地磁测量和编图

年3至6月,陈宗器在我国东南沿海开展了国人最早的地磁野外测量:从广州到上海共测16个点(此前,国内地磁测量均由外国人主持)。之后又先后领导了广西、福建、四川、长江沿岸、海南岛、西沙群岛、等地的地磁测量。解放后,又有计划地组织了年起在陕、甘、青、宁四省,以及华中、华北;年起东北地区;至年西北地区;与有关部门合作培养干部在沿海一带的地磁测量,共点次。

其中在年发表的《中国四川北碚地区地磁勘探详论》一文中,他首先在国内利用北碚地区不同时间地磁场的实测数据,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二阶泰勒多项式模式,来通化北碚地区地磁场正常场的分布,绘制出北碚地区的地磁图。

年、年、~年间,战乱年代,陈宗器参加修建和主持了中国人自己最早的3个地磁台:南京紫金山地磁台、广西桂林良丰雁山地磁台、南京北极阁地磁台。

年陈宗器拍摄的俯瞰紫金山地磁台

解放后在陈宗器领导下,50年代先后规划、建立了六个地磁台,对原佘山、长春地磁台加以完善,为使台站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陈先生派周炜携带仪器赴苏联“地磁、电离层、无线电电波传播研究所”将佘山台与莫斯科台反复比对测量;并从德国引进四套施密特(Schmidt)标准地磁经纬仪,派刘庆龄先生前往德国学习,回国后精确地测定了相关仪器的各项系数,使仪器达到了应有精确度。之后,北京白家疃台与佘山台又和国际标准地磁台反复比对测量,使其数据纳入国际标准。再将此标准传递至其他台。它们在“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提供的精确数据,为国际合作做出贡献。老八台严格有效的工作,为日后发展成为全国地磁网和子午工程(为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的简称)打下坚实基础。

北京地磁台记录室

拉萨地磁台

根据地磁观测年以前的资料,约多个测点数据,,陈宗器组织领导编制了我国第一幅地磁图:“.0中国地磁图”。计地磁等偏线及其年变率图、地磁等倾线及其年变率图、地磁水平强度等值线及其年变率图以及地磁垂直强度等值线及其年变率图共4幅。出版后,满足了国防与产业部门的急需。

在《中国境内地磁观测之总检讨》中曾提出要每平方公里测一个点,编图之后,他又提出:按每平方公里分布一个测点,大约要测近个点,以达到每5年编制一张中国地磁图。

2,开展地磁学科长短期变化研究年前后,陈宗器自撰或与刘庆龄合著,发表了《关于中国地磁勘探结果的预研报告》、《中国四川北碚地区地磁勘探详论》、《中国东南部地磁状况》等文。

其中《中国四川北碚地区地磁勘探详论》一文中,他首先在国内利用北碚地区不同时间地磁场的实测数据,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二阶泰勒多项式模式,来通化北碚地区地磁场正常场的分布,绘制出北碚地区的地磁图。

年前后,陈宗器自撰或与刘庆龄合著,发表了《关于中国地磁勘探结果的预研报告》、《中国四川北碚地区地磁勘探详论》、《中国东南部地磁状况》等文。

他在《磁偏角长期变化与太阳黑子数的关系》的重要论文中,将北半球佘山地磁台与南半球同纬度的澳大利亚Watheroo地磁台进行长期比较,指出:“将佘山(纬度:31°05.8′N;经度:°11.2′E)地磁台~年及Watheroo(纬度:30°19.1′S;经度:°52.6′E)地磁台年至年地磁偏角(D)之每月平均值依其年月绘成曲线,其长期变化之趋势可一目了然。

图中表示佘山之地磁偏角(向东为正)在年至年间每年平均约减少1.9弧分,而嗣后则在3°24′W至3°26′W之范围内变化。Watheroo之地磁偏角则在年至年间每年平均增加1.4弧分,而嗣后则增加更速,每年平均约增加5.0弧分。

此两地磁台之每月平均值位在长期变化平均曲线之或左或右,此两曲线之差数(DD),有十一年之周期。此项差数(DD)之年变曲线与太阳黑子(R)之年变曲线,二者有显著平行之现象。”论文在当时学术界具有前沿意义。

50年代陈宗器指导徐元芳继续利用佘山地磁台-年和南半球同一纬度的澳大利亚Watheroo地磁台-年的地磁资料,依照他与刘庆龄在年《磁偏角长期变化与太阳活动关系》一文中的分析方法,将两个台的六个要素(H、Z、X、Y、I和F)进行资料处理,绘出了曲线图、完成了计算工作。

在短期变化方面,陈宗器领导地磁组进行了下列工作:

1).磁暴统计分析工作,完成了佘山台-年磁暴目录。按照磁暴的急始、主相等特性,对磁暴进行了分类,统计了各类磁暴的特性,包括急始变幅、磁暴的强度及其在季节中太阳黑子周内出现的频次。

2).完成了佘山台-年K指数的量算,并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

3).应用苏联柯齐克(Козик)的方法,研究了佘山等东亚九个台的地磁场与太阳黑子周变化的关系。

此外,还进行了佘山台的弯形磁扰,和磁静日及磁扰日变化的分析。

年秋,以“磁暴、电离层骚扰及其预报方法”为中心又开始了下列工作:

1).太阳活动和地磁扰动的关系。统计了太阳喷焰、日冕和地磁K指数的关系,证实了苏联莫斯捷里(Э.Р.Мусстель)教授提出的谱斑与地磁扰动之间的密切关系。

2).通过考查地磁磁扰27天重现现象的季节特性,研究了太阳稳定粒子流所引起的地磁现象的特点。

3).关于电离层骚扰的形态,研究一种确定F层正常值的新方法,利用佘山等电离层纪录,研究磁暴与电离层骚扰在相位和强度方面的关系,以及电离层骚扰的“暴时”变化及干扰日变化的形态。

4)统计了太阳色球暴发与短波无线电通讯中断的关系,证实了在中午前后发生电讯中断的频次较多。

与此同时,陈宗器又将他以毕生的心血收集的至年历年中国地磁测量资料,近两千个地磁测点交由徐元芳整理,以为长期变化研究做准备。这些测点许多点上有多个年代的测量数据,反映出我国的地磁测量的历史.。数据中还包括了中俄边界、印度、日本、朝鲜、蒙古…等地的数据。这份珍贵的资料为我国编制.0年代地磁图提供了基本数据。是年地球所内部出版的“-中国地磁测量资料汇编”最基本的地磁测量资料的来源。成为后来进行地磁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

3,高空物理观测、综合研究的倡导者:

早在年8~12月年间,陈宗器就为研究日食与地磁场的关系,带领陈志强等赶赴福建崇安,观测当年9月21日发生的日全食,拍摄磁照图86张,之后,又对福建进行地磁测量共13个点,观测日全食对地磁场的影响。发表了”日食电离层及地磁之相互关系”一文,研究了太阳磁暴与电离层;日食与地磁之关系。

年他又在《中国境内地磁观测之总检讨》一文中写道:“此外并可应用所集之材料,进行地磁理论之探索并研究地磁与太阳,极光,高空电离层及地电等现象之相互关系”。又一次的提到了日地关系的研究。

年,陈宗器代表政府接收佘山电离层台站,并兼任中国科学院天地上海联合工作站主任,编制“天地年册”、恢复电离层观测,将地磁与相关学科综合发展思路具体实施。

年我国开始筹备即将到来的“国际地球物理年”工作,陈宗器作为中国科院国际地球物理年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及秘书长,借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之机,以任务带学科,与当时国际科学界关心的问题同步,将地磁学科发展为包括地磁学、高空物理(电离层学、宇宙线物理学、臭氧与气晖、夜天光)、古地磁学的综合研究学科。以极大的热情与魄力安排西藏等空白地区一批地磁台快速上马,在北京白家疃地磁台增设了宇宙线观测站、计数管实验室、色球望远镜、和地磁脉动观测站。使白家疃、西藏观象台成为综合性地球物理观象台。

他亲自与邮电科学院、武汉大学联系,合作开展电离层观测研究;主持筹建上海佘山、河北廊坊电离层观测站;主持接收了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物理研究所的宇宙线观测项目与云南丽江洛雪宇宙线站;委托原子能物理研究所对全国十余个单位进行培训并配备仪器,开展宇宙线强度变化的观测分析研究。

年夏,陈宗器领导地磁组成立骚扰预报组(磁暴组前身、组长陈志强),与北京天文台和邮电学院电波传播研究室合作,进行磁暴、电离层爆资料分析研究与预报。陈宗器是“日地关系与磁暴预报”课题的创导者。开展了地磁扰动形态(磁暴、弯扰、脉动)与地磁场三要素等关系的研究。

陈宗器关于必须及早开展日地关系研究的手稿

他预见到:“苏联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火箭的发射成功,开始了征服宇宙的新纪元,标志着苏联在最重要的科学技术方面已登上世界高峰。我国为此项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必须对于‘日地关系’问题及早积极开展重点研究,以适应形势的要求。否则,将来为星际航行需要宇宙空间的科学数据、日地关系研究成果等资料时,深恐届时还是一空二白,临时仍然措手不及。”

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决定在苏联“曙光号无磁性考察船”来华期间,组织地磁、电离层、宇宙线、太阳活动学术报告会。陈宗器负责组织、筹备,亲自组织论文、帮助修改论文,其中胡岳仁的“《太阳自转对地磁场的影响》、蒋伯琴的“《太阳耀斑与磁暴的关系》均由他带病修改多次完成,后发表在“地球物理学报”上,具有相当学术价值。

他联络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天文台、邮电科学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电子学研究所、武汉高空物理研究所、武汉大学,一致同意将“太阳活动及地球物理相关现象的研究”统一编制综合性计划,由陈宗器任项目组长并负责撰写报告,最终被列入年地球所重大科学技术项目计划。他是我国日地关系研究当之无愧的开创者,引领地磁向高空物理发展,为卫星上天打下基础。

年,在陈宗器努力下,地磁组成立了岩石磁性实验室,(之前,50年代的中前期,主要是测岩石标本的磁化率,对推算矿区磁异常很有价值)。该实验室除测量岩石的磁化率之外,主要测量岩石的天然剩余磁化强度,研究古地磁场的变化方向,推断各地质年代的地磁极位置和它的移动,研究岩石磁性学在地磁场的反极性、地壳的变动以及地层学和大地构造学的应用。该组研究成果“应用中国岩石天然剩余磁性研究古地极位置的初步结果”等在“地球物理学报”发表,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

在地震的地磁前兆研究方面,陈宗器是磁震关系研究的倡导者之一,将此项研究列入“—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地球物理学科部分中“地磁及其相关现象的研究”第四项:地磁与地震相关的观测和研究(说明书作者:陈宗器、傅承义、李善邦、陈志强、刘庆龄)。这是我国首次开展震磁关系探索研究。

4,陈宗器为中国地磁学科发展排兵布阵

早在年抗战期间,陈宗器就在《中国境内地磁观测之总检讨》一文中,总结了当时中国境内的地磁测量、地磁台站和磁异常测量。对未来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提出了地磁发展规划。

新中国成立后,他亲自执笔参加地磁组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参加科学规划12年的制定以及“地球物理学科远景规划”。计划包括地磁台站建设与完善、地磁普测、地磁长期变化和短期变化研究,地磁及其相关现象的研究,人才培养计划,自主开发地磁仪器(研制成功“五七磁变仪”、无磁性合金、无定向磁力仪等,为国家节约大批紧缺外汇)。

他还组织陈志强、章公亮等翻译查普曼(Chapman)(英)的《地磁学概要》、扬诺夫斯基(苏)的《地磁学》、麦珂姆(MeComb)的《地磁台观测手册》。对我国地磁队伍专业水平与国际接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我国地球物理学科杰出的领导者、组织者

1,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领导及创始人之一

早在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不久,陈宗器便拟写了“‘地球物理学研究所’设立缘起和计划”递交竺副院长及院部建议成立“地球物理学研究所”。

年陈宗器上书建议成立地球物理学研究所的油印原件第一页

年国务院任命书

年他被政务院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在——年任职期间,他协助赵九章所长制定了至年每年的气象、地磁、地震和物理探矿学科发展规划;科学规划12年;“地球物理学科远景规划”,在地球物理学科建设、科研开展、远景计划、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了富前瞻性的战略性部署。他引领“地磁学科”上天(向高空物理发展)入地(古地磁),为“人造卫星”做了科研、人才的准备。“组”成立时,他参与了火箭探测和卫星试验计划,并积极支持地震学为五年计划经济建设提供地震烈度鉴定和地震区域划分研究规划以及工程地震研究计划。

.3赵九章.陈宗器去日本参加地物年亚太区域回国途径武汉看望合作单位武汉大学桂质及在那里学习电离层的周炜徐楚浮等

年,他与赵九章所长及时预见到学科综合发展的重要性,在地球所提出两个重大科研课题:“太阳与地球物理相关现象的研究”(年地球所重大科研项目);“地壳及地球物理内部构造”(年中科院重大科研项目),邀请全国各相关单位参与研究小组。陈宗器亲自担任“太阳与地球物理相关现象的研究”负责人,及“地壳及地球物理内部构造”学科小组成员。

当时大学没有地球物理专业,他们便将大学物理系、测量专业引进的毕业生,有计划地确定不同的主攻方向,选派大学生出国留学,组织去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培训;组织各类专家学术讲座;在中国科技大建立地球物理系;协助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及中国科技大学建立起地磁实验室;派本所研究人员去北大、科技大教课;并接纳大学教师来所进修,让大学毕业生来所实习和做毕业论文。

由于地球所领导及时正确的安排,培养出了一批地球物理工作的人才,不仅满足了建国初期的气象、地震、地磁、物探工作的急需,并且后来成为这些学科的重要骨干。

50年代的地球物理研究所,在赵九章和陈宗器、顾功叙领导与一代老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成为中国地球物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核心;“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核心;国际地球物理年各项观测研究工作的中间力量。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领导人及创始人之一

1947年,陈宗器与翁文波、顾功叙等发起筹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并于8月3日正式成立学会。陈宗器当选为学会首届理事长,当时学会章程规定,每届改选均应更换领导,年第一次改选时他主动提出退位,继被推选为总干事兼“地球物理学报”编委。年2月,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仍被推选为秘书长,担任此职直至年去世。他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工作无私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3,国际地球物理年的领导与主要实施者

年7月~年12月的“国际地球物理年”,作为中国科学院国际地球物理年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的陈宗器,在主席竺可桢具体领导下做了大量领导、组织工作,为中国的“国际地球物理年”的活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项工作是在时间紧、底子薄、科研人员及仪器紧缺的情况下上马的。陈宗器是制定计划草案、上传下达、具体落实各项任务的领导者、组织者。

年由陈先生负责起草“国际地球物理年初步计划”,对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的项目做了统筹的考虑与初步的安排。在计划通过批准前后,陈先生与全国8家相关单位,涉及11个学科(气象学、宇宙线、地磁学、臭氧、气晖、夜天光、电离层、地震学、太阳活动、经度与纬度、重力学)频繁联络,落实开展科研的详细工作计划、国外订货项目、所必需的大学毕业生数目、任务实施情况等。

年5月8日,他就国际地球物理年实施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代表“科学规划四组”及时撰写“关于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的紧急措施的建议”,上报给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转呈十人小组。指出:由于这一工作规模很大,我国地球物理学科除个别学科外一般基础不强,准备工作又开始得迟,因此必须抓紧时间,尽一切可能进行准备。并提出三个亟等解决的问题:向外订购必需的仪器设备;须请配备必需的干部;拟请苏联专家来华指导完全无经验的远程雷电观测及高空综合观测新项目。

他以极大的爱国激情在建议中写道:“以解放后又有六亿人口的大国,已向世界正式宣告参加这一巨大的国际科学合作事业。如不能按照计划完成,或完成得不好,则所引起的不良影响是很大的。另一方面,我国‘西藏’为世界文明的科学空白地区,我们如不在此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的时间,加强调查和研究,则为我国科学界极大的耻辱。”

年陈宗器任团长,与朱岗昆、吕维保去苏联、比利时、西班牙参加IGY预备会议

年8月,他率领中国代表团朱岗崑、吕保维、陈洪鹗等人以观察员身份,去苏联莫斯科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东欧筹备会”,之后又参加了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国际地球物理年筹备会。

年2月,他作为中国科学代表团成员,赴东京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西太平洋区域会议”,协商调整西太平洋地区各参加国的科学计划。

出访期间,他以一贯注重吸收国外先进信息、科研成果的作风。广泛接触地球物理界同行,参观有关学术机构、索取科研资料、吸取经验。并借在苏联期间,请教苏联科学院“无线电电波传播研究所”所长,探讨中国地磁学科发展方向,取得他们帮助。

“国际地球物理年”的积极参与,不仅为国际科学研究与合作做出贡献,而且大大促进了我国相关学科的研究观测水平;以及新学科的上马,为我国科学的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与陈宗器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陈宗器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在科学的征途上,不畏艰险,大胆探索、勇于实践。陈宗器先生又是一位卓越的科研工作组织者、领导者。在科研管理中,他高瞻远瞩,务实求真,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忘我工作。他为地球物理事业无私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主要论著

1.NilsH?rner、ParkerC.Chen(陈宗器).Geografiskaannaler,Stockholm,.

2.绥新公路查勘队工作报告书

3.陈宗器.罗布淖尔与罗布荒原.地理学报,,3(1):18-49.

4.陈宗器.西北之地理环境与科学考察.方志,,9(2):84-97.

5.ParkerCChen(陈宗器).UntersuchungenüberdieVerwandungsm-?glichkeiteinigerneuererferromagnetischerlegierungenfürdieErdmagnetischeMesstechnik,GeophysikalischesInstitut,BerlinUniversit?t.

6.陈宗器等.东南观测队地磁观测普通报告.中国日食观测委员会出版,.

7.陈宗器,陈志强,吴乾章.福建地磁测量报告,.

8.陈宗器.日蚀、电离层及地磁之相互关系.天气,(福建省气象局)(4).

9.陈宗器.中国境内地磁观测之总检讨.学术刊,.1(2).99-.

10.陈宗器.雷达在大地测量控制上之应用40年代

11.陈宗器.四川北碚区之地磁测量.地球物理学报,.

12.ParkerC.Chen(陈宗器).CLLiu〈刘庆令〉.TheGeomagneticConditionofSoutheasternChina.SciandTech.,1(1).

13.ParkerC.Chen(陈宗器).CLLiu〈刘庆令〉PreliminaryReportoftheResultsofGeomagneticSurveyinChina,-.J.oftheChineseGeophysicalsociety,,1(1):78-87.

14.ParkerC.Chen(陈宗器).ADetailedGeomagneticSurveyofPehpeiDistrict,Szechuan,China.J.oftheChineseGeophysicalSociety,,1〈2〉.

15.陈宗器.磁偏角长期变化与太阳黑子数之关系-

16.陈宗器.“十年来的中国科学成就”一书中的“地磁学”.科学出版社

17.陈宗器等.北极阁地磁观测报告

18.磁偏角长期变化与太阳黑子数的关系

19.陈宗器等.良丰地磁观测报告(-)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家技术专家传略,理学篇,地学卷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p-.年。

2.中国当代地球物理学的开拓者,陈洪鹗许瑛编著,地震出版社出版,p43-53.年。

3.“十年来的中国科学成就”一书中的“地磁学”,陈宗器著,科学出版社出版,年。

4.走向有水的罗布泊,陈雅丹著,昆仑出版社出版,年。

5.辉煌的历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6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震出版社出版,年。p84-91,p-.

6.摘下绽放的北极星——纪念地球物理学家陈宗器先生诞辰周年,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年。

撰写者:

陈斯文(),浙江新昌人,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磁学及弱磁测量方法和仪器的研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chengzx.com/tctq/858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