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农商银行为摸清农村金融工作实情,探索支农支小无缝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更好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杜文同志为组长的支农支小“红绿蓝”战略课题组,在走遍饶平县北部苏区、中部山区、南部沿海地区及潮安、湘桥两区开展延伸性调研后,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全面比较分析农村地区金融供需情况,探索支农支小供给侧改革路径,提出该行在饶平县实施支农支小“红绿蓝”战略研究报告。
金融需求侧:饶平“红绿蓝”战略发展分析
饶平县地处闽粤交界,是潮州市唯一农业县,农业以种养业、农产品深加工等为主,工业以食品制造加工、燃气生产和供应、水族机电制造、电力生产、陶瓷、纺织服装等六大支柱产业为支撑。年县委、县政府提出“红绿蓝”战略发展思路,依托北部苏区、中部山区、南部沿海乡村振兴谋划差异化协同发展。
经济方面,疫情过后其经济运行逐步走上正轨,借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以“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产业特色高地”为主要抓手,构建经济高质量加快发展新格局。截止目前,该县已实现脱贫率%,3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并基本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
如今,农村电商成为该地拉动农产品流通的新引擎,县领导在直播平台“带货”,产生强有力的带动效应,水果、茶叶、海产品等网上交易活跃。
饶平县“红绿蓝”战略发展
SWOT分析
优势
01
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85亿元,近5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49%,高出GDP增长6.09个百分点;
02
特色农业具有竞争力
“中国岭头单丛茶之乡”“国家海域管理示范区”“中国最大海水网箱养殖基地之一”“广东省水产品生产先进县”“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中国盐焗鸡之乡”等特色农业品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
03
农村电商基础良好
开辟“互联网+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较快,被阿里研究院评为“-年电商示范百佳县”,是广东唯一上榜的县。
劣势
01
农业产业现代化程度不高
农户生产经营较大程度停留在传统模式,集约化、专业化、机械化、智能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大多停留在原材料、半成品生产阶段;冷链建设相对滞后,深加工、精加工品牌不多,经济效益难以快速提升;
02
陶瓷行业面临转型升级“阵痛”
饶平北部山区是中国日用陶瓷之乡,产品以出口为主。近年来受国际经济形势、行业价格竞争、环保设施配套等诸多因素影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小微企业面临订单减少、成本推高、利润收窄等困难,行业处于转型升级“阵痛期”;
03
人才外流严重
饶平县是劳动力输出地,非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8%,其中不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人才。人才外流成为“三农”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机会01
政策扶持
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扶持乡村振兴战略的优惠政策,潮州市委、市政府相继实施《潮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关于进一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方案(-年)》,为实施“红绿蓝”战略、助力饶平“三农”经济高质提效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02
当地党政重视
饶平县委、县政府积极搭台,引资、引商、引技术、引人才,港口经济、红色及生态旅游、水产产业园、冷链物流、农业种养园区、农村电商等一批基础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全面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措施,为“三农”发展带来利好。同时,华丰造气厂、欧华能源、广东大唐潮州三百门电厂、华能风电场、粤东水产品物流中心、小红山码头、海山岛风电场、大埕湾LNG储备站等重大项目建设将为农村地区提供劳动力出路。
威胁
01
来自自然灾害的威胁
饶平县海岛岸线长达公里,农业生产受台风及其次生灾害等自然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特别是海边鱼排养殖,一场台风往往使养殖户损失惨重;
02
来自周边地区的威胁
毗邻的福建诏安、平和2县及我省的梅州市大埔县、汕头市澄海区在农业生产方面,与饶平县具有同质性,如何化产业竞争、价格竞争为合作共赢、互补互促,是未来“三农”良性发展的重要课题。
综上所述,建议未来饶平县“红绿蓝”战略发展走好“五条路”:
一是绿色发展之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产品品质“两条腿”走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党建引领之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用活用好用足政策,当好致富领路人,实现共同致富。
三是特色发展之路。发挥自然资源丰富优势,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打造县域农业品牌。
四是科技发展之路。依托信息技术进步,运用“互联网+”“智能化+”“冷链+”等模式,打通上下游、产供销链条,不断升级“三农”发展方式。
五是走协调发展之路。不断优化农业园区、生态旅游、农产品精深加工、临港经济、非遗文化、农业科研等领域布局,以科技进步带动陶瓷业、水族机械、食品加工、服务业和商品流通领域等第二、三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协调发展良好格局。
金融供给侧:潮州农商银行竞争力分析
饶平县共有银行网点76个,该行43个,占比56.58%;银行从业人员名,该行名,占比57.95%;自助设备(ATM/CRS)台,该行36台,占比21.82%;助农取款点个,该行23个,占比5.88%。
潮州农商银行服务“红绿蓝”战略SWOT分析
优势
01
网点规模优势
以饶平支行为例,该行辖管43个网点(1个营业部、21个二级支行、21个分理处),占全县58.9%,实现全县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员工人,占全县银行从业人员56.13%。年4月末各项存款余额.44亿元,市场份额37.65%;各项贷款余额20.97亿元,市场份额35.25%,地缘人脉优势明显;
02
决策优势
我行总行位于本地,具有管理扁平化、决策链条短等特点,对市场信息能快速做出相应决策并传达至分支机构,形成市场优势;
03
产品优势
我行在主发起行指导下,具有“支农支小”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形成接地气的“珠江模式”“好易贷”框架下“整村授信”“信用村”“一家亲”“潮?精品”等信贷品牌体系。
劣势
01
电子化程度较低
原有三家联社科技信息水平相对落后,农商银行成立后科技投入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产出效应,预计年底前我行核心系统迁入主发起行体系后,电子化建设将有明显改观;
02
营销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原有三家联社业务专业化程度较低,营销团队建设相对滞后。农商银行成立后,打造高效的营销体系需要一定时间成本。
机会
01
发展机遇
今年中央“一号文”和潮州市“1+5+2”、饶平县“红绿蓝”等战略安排蕴含业务发展新机遇,有利于我行坚定“支农支小”市场定位,调整战略布局,推动创新产品,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02
改制机遇
主发起行通过“资志智制”帮扶,在机制建设、人才培养和产品开发等方面倾力支持,我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
03
政策红利
近年来五部委关于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等一系列利好政策陆续出台,有利于我行减轻财务负担,全力发展支农支小业务。
威胁
01
来自同业的挑战
近年来经济发达中心镇和城乡结合部地区金融竞争日趋激烈,国家支农支小政策刺激各大型银行进军农村零售领域,农商银行面临“分蛋糕”挑战;
02
来自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经过整治之后,将步入新一轮发展期,银行市场份额将继续受到挤压。
农商银行与“红绿蓝”战略融合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实现乡村振兴与金融服务有机融合,是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具体实践。基于上述认识,本次调研聚焦“难点、堵点、断点”,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解剖麻雀,探究乡村振兴与金融服务的融合点、切入点。
(一)坚持党建引领,是抓好金融服务的根本点。农商银行渊源在农村,发展在农村,党建引领是做好农村金融工作的根本保障。通过开办“整村授信”业务,共同推进茶叶种植特色农业发展。支部威信好、村民信用好、发展有主业,是“整村授信”的三大准入条件,农商银行为农户发展经济予以资金支持,村党支部帮助农商银行把好信贷风险第一道关,不但实现互惠共赢,而且对周边乡村的信用建设起着良好示范辐射作用。
(二)对接产业政策,是实现健康发展的立足点。“三农”经济、农商银行发展能否健康,关键看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成效。以大窠里茶场为例,专业户李诗忠是单枞茶种植的行家里手,专注专业、厚敬生态、尊重市场规律,以产品质量立足市场,带领全村人种茶致富,经营理念符合国家农村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是乡村振兴“一村一品”典型案例。
(三)扎根田间地头,是做好精准服务的切入点。田间地头、车间店头是农商银行业务发展的“根据地”,员工敬业精神和对客户深度熟悉,打造了高效率的支农支小典型案例。如广东梅业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水果种植、收购、销售、加工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年创办以来一直与农信社、农商银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三农”的这种鱼水情结是农商银行生存发展的根本,必须不断得到巩固和呵护。
(四)构建产品体系,是提升服务品质的着力点。“红绿蓝”战略是具有饶平地域特色的“三农”发展之路,构建顺应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金融产品体系,既是农商银行的初心使命,也是生存发展之本。饶平北部山区是红色苏区,种养业、红色旅游、陶瓷生产等是主要经济产业,“整村授信”“一家亲”等“珠江模式”信贷产品可以帮助农户发展生产经营,并对周边信用环境较差村社产生一定的辐射促进效应。
(五)借助科技力量,是未来持续发展的增长点。对于金融服务需求侧而言,引进高科技可以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率效益。对于金融服务供给侧而言,在加强自身信息科技建设的同时,契合农户、中小微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和生产方式革新,开发匹配金融创新产品予以贴身支持,实现长期可持续合作共赢。
相关政策建议
(一)以党建统领支农支小。内部建设方面,通过农商走进农村、总行走进基层、领导走进人心实施党建引领,切实转机制、转思想、转方式、转作风,支农支小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活、脚下有根、眼中有光”,将根深深地扎在人民群众心里。外部联系方面,加快推进“金融党建联盟”品牌建设。打通支农支小“中梗阻”,充分发挥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品牌形成合力推进乡村振兴。
(二)持续推动“抓大抓小稳中间”策略。全面对接潮州市重点发展方略和县区发展规划,积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将金融服务视角延伸至上下游、产供销,全力挖掘优质存贷款资源,发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三)打造支农支小标杆银行服务模式。以政策响应为“纲”,以贴心服务为“目”,配套“政策池”“工具箱”“服务包”“专业队”“案例库”,形成金融服务“组合拳”,无缝对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扶上马、送一程”和建设现代化农村、提升城镇化水平等工作要求,针对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服务受众的特点,实施差异化授信政策。
(四)打造“点线面体”服务架构。第一,点。优化网点布局,将物理网点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根据地。第二,线。打通总行与一级支行、一级支行与二级支行、分理处的信息畅通渠道,形成业务联系的信息线。第三,面。实施“中心镇”策略,以农村地区生产基地、产业园区、商贸中心、商圈聚集地为中心,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商会)互动,集中地缘人脉优势保阵地拓渠道,以点带面辐射邻近乡镇,形成网格化营销布局;城乡结合部实施“嵌入式”策略,前瞻性考虑“郊区经济”的潜在服务需求,拓展业务发展空间。第四,体。建立总行条线参与大型项目与基层网点“小美精”零售业务的纵横并进营销体系,最大程度扫清服务盲区。
(五)完善客户经理运行机制。按照“四个一批”人才方略,植入主发起行先进经验,结合潮州经济金融发展特点,从资格准入与流动、等级划分与评定、日常管理与考核等维度,建立相对完善的客户经理制度;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向营销部位倾斜,活化激励机制;落实“耕耘者计划”,抓好支农支小“突击队”“先锋队”,不断下沉“三农”服务重心,打造“政治坚定、作风顽强、勇于担当、业务精通”的基层营销团队。
(六)畅通“线上线下”服务通道。一方面,巩固物理网点的支农支小“根据地”作用,整合现有信息资源、数据要素,深化信息技术在客户服务、业务创新等方面应用,增进柜面与网上业务相互融合。另一方面,按时按质完成系统回迁工作,在有效管控信息风险前提下,植入供应链思维,加大与城乡电商、供应商、冷链物流及其上下游合作的广度、深度,实现领域拓展和产品服务两个维度同步提升。
(潮州农商银行支农支小“红绿蓝”战略课题组)
往期精选
?重阳节丨愿时光不老,话岁月情长
?霜降丨一朝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
?珠江系筑梦新星丨珠江村镇(农商)银行届校园招聘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