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某,男,56岁,夜市经营者。年5月24日初诊。
主诉:心悸3月余。
病史:患者从事夜市经营,长期熬夜工作,3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伴气短,医院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脏彩超示:二尖瓣轻度脱垂。口服“盐酸曲美他嗪”后症状稍有改善,近日心悸、气短不减,兼有头晕,遂慕名前来就诊。辰下:心悸,气短,头晕,身困,胃中时有饥饿感,入夜口干,口苦,纳寐尚可,二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沉。
处方:生脉散加减。
天麦冬各9g五味子9g黄芪30g
丹参20g炒枣仁15g葛根20g
柴胡9g香附12g苏梗12g
青陈皮各12g谷麦芽各12g
七付,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四十分钟温服。
二诊(.5.31):药后证缓,心悸、气短、头晕明显缓解,腰痠,纳可,寐欠安,舌尖红苔薄白,脉沉。予上方去葛根、香附,加合欢皮20g、山楂20g、芡实12g、益智仁12g,续服十四剂后,患者心悸、气短、头晕等证皆除,守法调治巩固月未再复作,病告痊愈。
按语:二尖瓣脱垂是成人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疾病,多数患者日常可无明显异常,在激烈运动后可有轻微胸闷或气喘,部分严重者可在日常活动中出现心悸、心慌、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表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医学中并无“二尖瓣脱垂”的病名,但依照其临床表现可属中医学“惊悸”“怔忡”“胸痹”“心痛”等范畴。本案患者从事夜市经营,长期熬夜,耗伤心气心阴,虚火内生,心神失养,虚火上扰,心神动摇,故见心中悸动不安;脾为心之子,心气久虚则脾气亦伤,气虚推动运化无力,清气不能上荣头面,四肢百骸失养,故见气短、头晕、身困;熬夜伤阴,胃阴不足,故见胃中时有饥饿感;阴虚生内热,虚火上炎灼津,故入夜口干、口苦。
结合舌脉,四诊合参,审证求因,本案当属气阴两虚之证无疑,治宜益气养阴,健脾理气,方投生脉散加减。方中麦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天冬入肾经,可滋肾阴,降浊火,二冬同用而增养阴之力;《本草纲目》载五味子“酸咸入肝而补肾,辛苦人心而补肺,甘入中宫益脾胃”,以其酸收之性敛阴生津,宁心安神;黄芪甘温益气,气能助运,气能化阴,与五味子相伍,气足则阴生,气敛则阴固,气行则津布。“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丹参入心经,既能活血通经,又能养血以安神定志;柴胡有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同香附、苏梗一道疏肝解郁,理气宽中,利枢机而助运,使全方补而不滞;脾胃乃气血化生之源,气阴之复当赖脾胃之健运,故予谷芽、麦芽、陈皮、青皮之品健脾开胃,行气和中;葛根有生津舒筋之功,可助津生津布;炒枣仁甘酸平,归于心、肝、胆经,有养心益肝、安神、敛汗之功,乃治疗心肝血虚、心失所养所致心悸失眠之良药。
二诊之时,患者药后证缓,心悸、气短、头晕皆明显缓解,此乃气阴两复,则症可平。患者现有腰痠、寐欠安之症,故予上方基础去香附、葛根,加山楂增健脾活血通络之力,合欢皮解郁和血宁心,芡实、益智仁健脾暖肾,固气涩精。十四剂尽服,诸证皆除,守法巩固月余而病告痊愈。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