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
绿水青山里的文化圣地
玉龙县的塔城乡,地处玉龙县西北端,是丽江迪庆两地四县的结合部,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塔城多姿多彩、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是多个民族共融、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地方,是丽江著名的“东巴圣地”和“歌舞之乡”,也是丽江著名的“东巴文化原生态保护区”。从塔城乡的历史中可了解到,这里历来都有着学问高深、德高望重的东巴大师。如20世纪30-40年代曾帮助国内外学者释读东巴经的和文裕,20世纪80-90年代在东巴文化研究所参加翻译东巴经的和学智,能唱六七百行《送丧歌》的和玉贵等。而在塔城乡依陇村的署明,至今还保存和传承着原生态的东巴文化和古老的民风民俗,为我们保存了一笔难得的文化遗产和可供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说起署明,这里地处较为边远,是丽江市纳西民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乡村,纳西东巴传统的习俗在这里仍有广泛的信仰基础,村民生产、生活、民居及自然风光仍保留着原始的风貌。2和桂华
深居大山里的山野智者
今天的主人公叫和桂华,他于年出生在一个东巴世家,是署明东巴文化传习点负责人、市级非遗传承人,也是玉龙县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年底被评为纳西族传统美术“东巴面偶”省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初见和桂华东巴,感觉他十分平易近人,每当讲到东巴文化相关的问题便滔滔不绝,看得出他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与喜欢。年的时候,5岁的和桂华便跟随父亲学习东巴文化,他的父亲和顺,是丽江地区很有名的大东巴。听和桂华的侄子和秀鹏介绍:“小时候他会经常跟我们讲关于东巴文化的一些知识,他还说在他比我们小的年纪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东巴文化了。坐在火塘边,听着他爷爷、父亲讲解的画面,是他至今都觉得温馨的记忆。”年和桂华小学毕业,但是由于父亲和顺在“四清”运动中划成“新富农”而受到株连,不得读中学。此后,他就在署明高原大草坝放生产队的牛、羊,直到年9月,选到东巴文化研究所学习。经过多年的艰苦学习和实践,他掌握了多种东巴祭祀仪式、东巴书法、东巴绘画、面偶制作、纸艺等技艺。他还把自家的院落改造成东巴文化展示中心,搜集和收藏了大量的民间法器和东巴经书,抄写了大量的东巴经书。目前为止,他绘制了十五卷神路图,最长的达22米,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制成。3用心用情
保护传承东巴文化
东巴在传承上主要施行的是家庭或亲族世袭制,父传子,子传孙,无子则传于侄。和桂华有三个女儿,这一传袭自然就落到了他的侄子和秀山身上。如今,和秀山已经是暑明村乃至整个丽江年轻东巴中的佼佼者了。说到这里,和桂华满脸欣喜,且意味深长的说:“徒弟比我厉害我就最高兴了,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知道我们民族的东巴文化,不能让这个文化断掉。”“父亲的一生还是较为坎坷的,他所处的时代也较为艰难,但是凭借着自己对东巴文化的热爱,一直坚持到了现在,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这里,有时研究起东西连饭都会忘记吃。我们在父亲身上也学到了很多。身在东巴世家,虽然我们几姐妹不能像父辈一样的去做一些事情,但是在平常的生活中,除了学习东巴文化以外,也会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无论是我母亲还是我们这一代的几姊妹,都很支持他。每当看见他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其实我们心里也是非常开心的。”和桂华女儿和秀彩说到。和桂华的侄子和秀鹏说:“我现在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以前一些关于民族文化的东西都是听上一辈说起,自己太小还不太懂,现在长大了,眼界更加开阔之后,越发觉得民族文化的宝贵。我也更加佩服和理解他的坚持,我平常会向他讨教一些关于东巴文化的知识,在学校里又讲给同学们听。传承对我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也是一件不易的事情,但是我想以自己的力量和方式去做一些事情。”玉龙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李萍贺翔寸文亮报道不谈其他看看视频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