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人的情况和树相同。它愈想开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处,向深处,向恶……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网红直播,也称网络经济,和看电视,看电影一样,看直播也是一种娱乐消遣,其最大的区别在于有互动。如今直播作为一种产业,成为流行是大势所趋,例如我们所熟知的papi酱、迷蒙、罗振宇等。而我今天所说的网红以直播吃美食为主,他们的食量惊人,例如可以吃掉个三文鱼寿司、十多斤鱼等。这些让我们想吃又怕胖的人望尘莫及,然而真的存在怎么吃都不胖的人吗?
每个人都对美食无法抗拒,既希望可以吃遍各地美食,也希望拥有完美体型。对于那些网红大胃王们,他们食量惊人,但体型匀称,甚至可以说体型完美。尽管关于肥胖的研究表明,肥胖与基因、肠道内菌群种类、新陈代谢率等有关,但是短时间内大量进食,摄入足够多的能量可以增加体重。那么他们摄入那么多能量为何没有长胖呢?
奇奇,一个17岁的高中生,很聪明但害羞、内向而且不自信,在同学眼里她有些书呆子气。奇奇是一个爱吃的女孩,突然有一天,家人发现奇奇饭量减少了,问起原因原来是亲戚、朋友、邻居见面都说她脸大了,这让奇奇开始在意自己的体型,开始刻意少吃零食。为了避免一个人吃午饭,她开始不在学校吃。取而代之,课间她会去图书馆或散散步。后来奇奇开始在放学后跑步,她很享受这个过程,而且跑步让她对自己感觉更好。她体重开始下降,这让她有种成就感,因而乐此不疲。周围的人都夸奇奇漂亮了,奇奇获得了他人的肯定,于是更进一步节食并且更卖力地跑步。她妈妈最初很开心女儿的变化,随后开始担心并唠叨让奇奇多吃点,少跑点。奇奇一意孤行并且体重继续下降。当奇奇19岁进入大学后,她参加了一个跑步俱乐部。但她有社交障碍,在俱乐部,她没有办法和别人很好地交往,她觉得孤独自卑,于是她继续节食,只吃蔬菜,甚至还要用清水涮一下,维持低体重让她有操控感。
不知何时,奇奇开始无法忍受饥饿,无法控制自己的食量,有时一次能吃下十几个馒头、2碗酸辣粉、3碗米饭、菜和水果,相当于十几碗面条的食量。但又恐惧体重增加,奇奇也想过抠吐的方式,但没有成功。由于长期不规律进食,奇奇胃肠道功能紊乱,经常便秘,她想到通过网络寻找通便药无果,却意外发现了另一种神奇的方式,既可以吃大量的食物又不用担心长胖,那就是大量的运动。
于是只要奇奇觉得体重增加了或是想让自己感觉好点便拼命跑步。慢慢地她无法做到不去跑步,即使身体不舒服或者天气不好的时候也是一样。就这样,奇奇感到很满足,每天每顿饭都要花费2小时的时间进食,外出唯一原因也是找食物,用家人的一句话讲,她每天都在“扫街”。就这样,奇奇原本身高cm,体重65kg,现在体重只有54kg。有时候奇奇也觉得自己不太胖了,但同时她又担心自己长胖,只要体重稍有增加就会焦虑,必须通过过量运动消耗掉吃下去的能量或者运动到自己满意为止,尽管筋疲力尽,也无法停下来。如果体重减轻她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对自己就比较满意。奇奇也认为自己很矛盾,但无法摆脱。
很显然,奇奇的问题属于进食障碍谱系的,由开始的过度节食发展到后来不定期的暴食发作,同时伴有过度运动以防止体重增加的代偿性行为,对自己的评价与体重相关,可以诊断为神经性贪食症。与神经性贪食症相对应的另一个进食障碍是神经性厌食症,与贪食症不同,厌食症患者必须存在持续的限制食物的摄入,强烈的害怕体重增加或持续采取妨碍体重增加的行为,对自己的体重产生扭曲的认知,即明显体重已经低于正常值了,可仍然觉得自己太胖。厌食症中暴食/清除型有时容易和贪食症混淆,但二者最容易鉴别的点在于对体重指数的判断,我们说厌食症的诊断必须有显著的低体重,其严重程度根据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来判断。BMI≥17kg/m2为轻度,17kg/m2>BMI≥16kg/m2为中度,16kg/m2>BMI≥15kg/m2为重度,BMI<15kg/m2为极重度。
还有一种进食障碍叫作暴食障碍,该障碍个体也存在控制不住的大量进食并在进食之后厌恶自己的进食行为,但其与贪食症的差别在于不会出现过度运动等的代偿行为或催吐、导泻等的清除行为。
临床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在此前曾有过严格限制食物摄入的经历。对于进食障碍从限制进食失败直到发展至如我们前面所述的奇奇的暴食-过度运动代偿,其发生机理从最简单的层面分析,如果一个人很长时间未进食,长期忍受饥饿的痛苦,食物的味道和香气会显得格外的诱人,人会越来越被食物和进食的想法占据,对食物摄入的控制力会显著削弱,造成一次大量的食物摄入。
这种失控行为还可以用新近的一个心理学理论“决策疲劳”来解释,就是说个体如果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做决定,最后就会出现放任自己情绪、行为的风险。所以说,通过严格限制食物来减肥存在的风险就是如果让自己忍饥挨饿的感觉太过于强烈,个体就可能最后对管控自己感到疲劳,从而放纵自己的饮食。而放纵带来的结果会使个体产生内疚感,因为谁也不喜欢失控的感觉。尤其是那些原先就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很容易对自己想要和需要进食的感觉感到内疚、羞耻,进而对自己可能体重增加感到恐慌。
这些感觉可随之将个体引致清除阶段以去除掉吃进去的食物。清除包括所有去除食物的方法(呕吐、导泻等)以及代偿性的行为如过度运动,这些行为在给机体造成危险的生理损害的同时,还令机体又进入挨饿的体验中,由此为下次暴食埋下伏笔。清除行为也可引发进一步节制进食的尝试(重启节食)。这一模式于是形成了限制-暴食-清除的恶性循环,从情绪上非常难以处理,而且可导致极为严重的健康后果。
进食障碍通常始于青春期和成年人早期,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他们开始中年白癜风怎么治疗好北京中科刘云涛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