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人民网上登载了一篇新疆塔城地区一个高三学子写给新疆自治区党委张春贤书记的一封信,道出了新疆棉农的心声,道出了新疆棉农心里的疾苦。
原信内容如下:
高三学子道棉农心里的苦
敬爱的张春贤书记您好:我第一次写这样的信,若有用词不当的地方,请您包含。我仅仅是一位来自塔城地区乌苏一中的一名即将面临高考的普通学生,今年的天气对我们高三学子来说很舒服,对我们非常有利,但是我看到了不只是我家里的困难。因天气的原因,棉花的长势远不如以前,棉花长不起来,我们的父母,每天都在发愁我们今年的大学学费生活费,您可以实地来了解一下,今年我们的日子真的不好过。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对棉花的价格适当提高一些,近几年的棉花价格一直很低,每年棉花的收成,也就够本。再或者能不能实行一些类似于粮食补贴那样的棉花补贴。最近几年棉农的生活并不乐观,先不求什么提高生活水平,现在首要的问题就是吃饱穿暖供孩子上学。我希望尽我的能力能帮助我的家庭,帮助所有今年受天气影响的家庭!谢谢书记!
——农之道平台
棉农,不过是中国农民中的一大群体而已,而种棉花,远比种粮食要更加的辛苦、更加的劳累。
农民之所以选择成为棉农,是因为生活所迫,是因为上大学的孩子要学费、成年的子女要结婚、年迈的父母要看病吃药。
仅仅是因为这些,淳朴的农民,不得已,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撒更多的汗,出更多地力,成为了棉农。
众所周知,种植棉花需要付出多种成本,包括化肥、农药、人力及运输等等,棉价低迷,减少了收入的同时,也大大的挫伤了棉农的种棉积极性。
从施肥、耕耙、播种、选苗、除草、杀虫、打岔、拾棉花………
每天,从早忙到黑,腰累弯了、人累病了、甚至累死的也不乏人在。
仅是因为他们太淳朴,或者是不懂得市场规律,或者是……,
耕种时,所有的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都在拼命的涨价,好不容易等到老天还算风调雨顺多收了点的时候,而结果却是,辛苦一年收获的劳动结晶,卖不出去亦或者价格低的出奇,棉花从去年的3.2元/斤落到了今年2.3元/斤,多收了三五包,又如何?
所以,棉农只能守着大批的棉花,每天愁眉苦脸。因为,他们的孩子马上要交学费、他们的孩子需要结婚彩礼、他们年迈的父母还需要医药费!这些看天脸色吃饭的棉农,只能面对现实了,只能等待市场的转暖了,市场兴,棉农苦;市场衰,棉农苦,棉农之苦何时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