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美食不在酒楼与宫廷,而在民间。民间美食是一种文化的记录,味美的背后是人们智慧与技艺的升华。下面来看看哪一款美食能勾起你的记忆呢?↓↓↓
《最后一公里》(ID:MqMsMx)记者梁亚楠报道
一初恋的味道—手工冰激凌发现人:自治区党校住村工作组洪美云
发现地点:喀什地区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
看着飞速旋转的筒子,像变魔术一样,浓浓奶香的冰激凌瞬间在这个“搅拌神器”诞生,尝上一口,这种味觉的记忆伴着南疆炎热的天气让人终生难忘,仿佛初恋一般。制作手工冰激凌采用的原料有:冰块,牛奶,糖,奶粉。(Ps:当然这个搅拌神器在城里还是少见的。)
二家乡的诱惑—库车县大馕发现人:自治区教育厅住村工作组陈新富
发现地点:库车县玉奇吾斯塘乡达吾孜亚村
馕是新疆特有的一种深受当地人喜爱的食品,在馕坑中烤制而成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库车大馕是用当地面粉加少量盐水和酵头和成团醒发好,擀成大饼形状,蘸上鸡蛋胡萝卜和芝麻等调好的料,并用当地的有着特殊香气的白杏杏树来烤制,烤好的馕大、薄、香、脆,刚出炉时那叫一个诱人。
三小资情调—民丰县库麦其发现人:自治区质监局住村工作组李占平
发现地点: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乡阿克墩村
库麦其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远在尼雅时期,深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尼雅先民就能根据沙漠环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作出了用沙子和红柳枝结合烤制烧饼的方法。直到今天,民丰县尼雅乡阿克墩村的村民依然用这种方法烤制烧饼,这些烧饼味道纯正,外焦里嫩,皮脆肉滑,色泽金黄,鲜香异常,吃起来肥而不腻。
约会的时候,来一个满满碎肉的库麦其,再搭配一杯红酒,也不失一种情调。
四舌尖的挑逗—酸奶刨冰发现人:交通银行住村工作组赵亮
发现地点: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巴扎
这款手工刨冰,据说在建镇的时候就有了,谁也不知道它有多长的历史,但当你品尝它的时候,那股酸爽和冰凉会一直萦绕在舌尖,再传递到胃里,在炎炎夏日来一碗,犹如坐在冰山上吃着野杏。
五小时候的记忆—巴楚县汇马克发现人:自治区畜牧厅住村工作组寇建海
发现地点:巴楚县恰尔巴格乡麻扎阿勒迪(7)村
麻扎阿勒迪(7)村的“汇马克”在当地是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一道面食,据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汇马克”又称油饼,做这道美食时,需用到面粉,鸡蛋,韭菜,白糖。“汇马克”外酥里嫩,油而不腻,口感极佳。
六江湖味道—阿拉哈格镇凉粉发现人:自治区人社厅住村工作组马永平
发现地点:阿克苏地区库车县阿拉哈格镇
在阿拉哈格镇,吃凉粉要在街面上就着尘土吃才有味道,不是不卫生,而是当地人的一种习俗。走在巴扎上,街边摆满了各色小吃,凉粉摊子的客人络绎不绝,让我想到了武侠小说里的客栈酒馆,大家同坐一起吃凉粉,同喝一碗酒,江湖情义深。
七香酥脆脆鲨——塔城牛粪馕发现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文广局住村工作组郭姗姗刘新建
发现地点: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铁布肯乌散乡查干阿德尔村
在新疆,哈萨克、蒙古、塔吉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均有以牛粪为燃料做饭菜的习俗,至今已有上千年。
在塔城和布克赛尔县铁布肯乌散乡查干阿德尔村,每一户牧民都会烘烤牛粪馕。牛粪馕含水分少,久储不坏,便于携带,适宜于干燥的气候,以牛粪为燃料慢火烘烤,再添加牛奶、鸡蛋、酥油、盐等调味,吃起来香酥可口,是当地蒙古族、哈萨克族喜爱的面食之一。
八爽口不能停—英吉沙凉皮发现人:自治区发改委住村工作组马雪渊
发现地点:喀什英吉沙县克力皮群村
凡到过新疆的人如果不品尝一下凉皮,将是终身的遗憾。到喀什的人,一定要来英吉沙县克力皮群村尝尝村民做的凉皮,虽然做工粗糙,但绝对卫生,面皮鲜嫩、滑爽、口感超好。一吃保准你停不下来。
九Q趣纪念—蒲公英丸子发现人:阿勒泰地区住村工作组李志新
发现地点: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吐尔洪乡喀拉奥依村
蒲公英盛开的季节,当地人们便会将其采摘回家,洗净、放在开水锅里滚一下,然后用手捏成团,再将捏好的蒲公英丸子可放入冰箱冷藏储备。吃的时候可以凉拌或者炒菜。这样的吃法在当地已流传上百年。蒲公英丸子营养价值极高,富含葡萄糖、Vc、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素,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十炫彩童趣—彩色酸奶疙瘩发现人:精河县财政局住村工作组朱春香
发现地点:精河县托里镇查干莫墩村
彩色酸奶疙瘩是蒙古人最爱吃的食品之一,其营养价值丰富,经牛奶发酵制成,含多种益生菌,有助消化,长期食用可降血压。入户中,我第一次看到这酸奶疙瘩,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开心,这斑斓的色彩让我想到了童年的好多趣事儿。有兴趣想做酸奶疙瘩的可以上网查详细过程。
票数最高的新疆味道可以获得由《最后一公里》(ID:MqMsMx)独家提供的神秘大礼!!
本文源自最后一公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