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塔城天气
塔城美食
塔城医院
塔城房产
塔城新闻
塔城交通

专题丨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

腊八,是进入“忙年”的开始。腊八一过,年味就越来越浓了,从喝腊八粥开始,之后便是祭灶、扫房、炸年糕、宰猪羊、写春联等等,直到腊月的最后一夜过除夕。在过去,老北京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在天真童趣里流露出孩童们到了腊月对过年的无限期盼。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又称“腊八”,日期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原意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相传这一天是释迦牟尼成道之日,也称“法宝节”,是佛教徒的盛大节日之一。

关于腊八节的起源,学界尚有争议,但一般认为古代的腊祭仪式为其雏形。不过,秦汉之前,腊祭的日子并不固定。汉代时,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腊八节最终得以形成和确定“初八”这个日期,是佛教进入中国以后的事情。南北朝时期,佛教因受官方提倡而日益兴盛,在传说中佛祖成道之日的十二月初八,佛家会举行纪念活动。于是,作为君王祭祀节日的腊日,便与佛教中的“佛成道节”合流,腊八节也借此扩大了它在官方和民间社会的影响,成为一个民俗节日。

腊八粥食俗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

——冰心

从宋代开始,我国便有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曾载有:“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寺院将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民众,民众认为喝了寺院的腊八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也把它叫做“佛粥”。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阖家团聚在一起食用,或者馈赠亲朋好友。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更是积德行善之举。

如今,北京人喝腊八粥之俗依旧,雍和宫、广化寺以及一些老字号商铺等仍会沿袭古时舍佛粥之俗。每年的腊八,雍和宫还会在宫内举办佛事活动,全体喇嘛诵读佛经,再将煮好的第一罐粥供于佛像前,然后开始惠民“舍佛粥”。只不过如今的“舍粥”已没有了救济穷人之意,而是提示人们不要忘本。在杭州各大寺庙,每年到了腊八节这一天,包括灵隐寺、永福寺、净慈寺等寺院,也都会免费施粥。

腊八节起源于中华民族对于农耕文明的“时间自觉”,它的延续又是通过佛教文化对世俗民众的影响。最关键的是,从佛门施粥,进而发展到民间赠粥,是以佛教的“乐善好施”精神,为腊八节提供了一种关于“仁爱”和“感恩”的核心文化内涵。同时,腊八粥中寄托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粥在做时需用文火慢慢熬到粘稠,这是因为要取其“粘连”谐音,寓意“连年丰收”。至于那些配料,桂圆好比“富贵团圆”,百合象征“百事和睦”,核桃代表“和和美美”,红枣花生则是“早生贵子”。关于“好日子”的愿景,就这样通过食材的美妙寓意而与舌尖上的味道联结了起来,它炸开在味蕾之上,也被安放到了心底里。

各地腊八节食俗

除去喝腊八粥,各地还流行着各种腊八节食俗。

1.腊八酒和腊八蒜

在腊八这天,老北京的百姓家要泡腊八酒及腊八蒜。

泡腊八酒是将紫皮蒜瓣泡在黄酒或高粱酒里,封好口待春节时打开饮用,腊八酒香味扑鼻,还可通血脉、暖肠胃。

腊八蒜也称腊八醋,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做法极其简单,就是将紫皮蒜瓣泡在陶瓷罐内,倒满米醋密封好,等到除夕春节吃饺子及拌凉菜吃。这种醋酸中带辣,泡好的蒜色泽呈青绿色,通体碧绿,如同翡翠碧玉,分外好看,吃在嘴里分外香脆。

关于老北京用醋或酒泡“蒜”的食俗,还有一种说法,这要从“蒜”与“算”的谐音说起。旧京时各家商号店铺有在年前腊月结账的习俗,即要清算一年的收支盈亏,核查自家所欠外债及应收货款债款。当时,一般是在腊八日这天起查算,正如俗语说的“吃过腊八饭,就把年事办”,因此,腊八节也称“腊八算”。自腊八这天起,店员或放债人去催索债款,常带一小罐腊八泡的蒜送给欠债人,欠债人一看就明白是催还债款来了。借债的穷苦百姓或小商小贩无力还债时,就在腊八、腊月十八、腊月二十八这几天出去躲债。因此,老百姓为了回避算账索债的人在腊八时“算账”,就做“腊八蒜”或“腊八酒”,把它们吃掉喝掉,以除晦气,欢欢喜喜过个平安年、吉祥年。

2.腊八冰

腊八节,老北京除煮粥供佛、舍粥食粥等习俗外,宫廷王府的冰窑从腊八节这天起还要储存冰块。“腊七腊八,冻死寒鸭”,腊八时节已是冰封严寒之时,人们将皇城之内“三海”(南海、中海和北海)等湖泊内结的冰,运输至景山西门外的雪池冰窑等皇家冰窖里,待暑天时,供皇宫贵族们享用。

在民间也有吃“腊八冰”的民俗。吃腊八冰是在腊八的前一两天用陶瓷盆盛满冷开水,放在院中结成冰,待腊八这天早上磕出冰块全家分食。旧时的说法是“吃了腊八冰,来年一年不肚疼”,虽然无法判断其科学依据,但其蕴含了人们期盼身体健康的愿望。

3.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民间传统小吃之一。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制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然后抹上盐水,在上部中间挖一小洞,放入适量食盐,置于冬日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使盐分逐渐吸入,水分也逐渐晒干,即成腊八豆腐。其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招待贵宾时,黟县人还将其雕刻成动物、花卉,浇上麻油,拌上葱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盘,成为酒宴佳肴。

4.腊八面

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腊八面以面和各种豆类(红豆为主)为原料,面需做成韭叶面备用。红豆提前泡一晚,腊八这天用来熬汤,待水开时转小火至红豆熟透,中火煮面。同时热油,将葱花爆香,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

五、麦仁饭

青海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肉、麦交融成乳糜状,异香扑鼻,十分可口。

转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迪庆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向上滑动阅览

国家级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让传统文化“活色生香”——迪庆州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迪庆藏族自治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格萨(斯)尔》史诗传统

《迪庆热巴》

《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

《藏族黑陶烧制技艺》

《迪庆藏族锅庄舞》

《傈僳族歌舞阿尺木刮》

《迪庆藏医药(藏医骨伤疗法)》

《梅里神山祭祀》

迪庆藏族自治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傈僳族阿尺木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碧清

梅里神山祭祀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斯那品初

迪庆热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云张

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郭军华

藏族锅庄舞国家级传承人达珍区批

藏族锅庄舞国家级传承人徐桂莲

傈僳族阿尺木刮国家级传承人熊自义

《格萨尔》史诗国家级传承人和明远

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和志本(已故)

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孙诺七林(已故)

迪庆藏族自治州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藏族弦子舞蹈》

《纳西族“阿卡巴拉舞”》

《塔城“神川热巴”歌舞》

《傈僳族瓦器器》

《纳西族“阿勒古歌”》

《托顶藏族酒歌》

《傈僳族“祭天古歌”》

《香格里拉藏族服饰》

《德钦藏族服饰》

《维西大词戏》

《纳西族传统纺麻技艺》

《酥油花》

《藏香制作技艺》

《青稞酒制作技艺》

《迪庆唐卡》

《傈僳族服饰》

《香格里拉五月赛马会》

《迪庆藏族传统金属铸造工艺》

《木碗制作技艺》

《迪庆藏族雕版印经技艺》

《迪庆藏刀制作技艺》

《维西洞经古乐》

《藏族“卡甲”习俗》

《藏族“百谐“祭祀仪式》

《叶枝镇同乐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尼汝藏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奔子栏藏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香格里拉藏族锅庄舞之乡》

《叶枝傈僳族阿尺木刮歌舞之乡》

......

(持续更新中)

迪庆藏族自治州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迪庆藏医药(骨伤疗法)省级非遗传承人阿格

傈僳族服饰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李桂兰

迪庆藏族金属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洛桑扎西

德钦藏族弦子歌舞省级非遗传承人白扭

傈僳族传统编织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蜂云波

傈僳传统编织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余秀芝

傈僳族传统编织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余信芝

香格里拉木碗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谢亮

德钦县木器工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格茸

德钦藏族服饰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卓玛

雕刻工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格玛扎堆

傈僳族传统弩弓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和志高

纳西族纺麻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杨桂莲

“阿勒古歌”省级非遗传承人木逢春

“阿勒古歌”省级非遗传承人木仙

迪庆热巴省级非遗传承人三宝

德钦弦子歌舞省级非遗传承人取宗

藏族木碗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鲁茸卓玛

迪庆青稞酒酿造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王彬文

香格里拉藏族服饰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李琴

德钦县藏族传统服饰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纳生

傈僳族瓦器器省级非遗传承人余春海

纳西族勒巴省级非遗传承人和学城

纳西族歌舞“阿卡巴拉”省级非遗传承人和尚芳

纳西族歌舞“阿卡巴拉”省级非遗传承人和德明

傈僳族“瓦器器”歌舞省级非遗传承人余永华

维西大词戏省级非遗传承人杨淑珍

维西大词戏省级非遗传承人赵寿珍

藏族民间文学省级非遗传承人仁青都吉

藏族传统绘画大师省级非遗传承人鲁茸格登

德钦弦子歌舞省级非遗传承人鲁茸拉木

香格里拉市建塘镇藏族锅庄舞省级非遗传承人杨庆科

上江傈僳族肋巴舞省级非遗传承人和正文

金江镇傈僳族传统器乐演奏省级非遗传承人李仕达

德钦县燕门乡民间说唱省级非遗传承人扎西温布

维西县藏族民歌演唱省级非遗传承人阿姆

香格里拉市尼西情舞省级非遗传承人肖巴

香格里拉市东旺乡锅庄舞省级非遗传承人阿哇娘念

维西县傈僳族歌舞“阿尺木刮”省级非遗传承人余仙君

香格里拉木碗制作省级非遗传承人廖文华

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彝族风俗礼仪省级非遗传承人陈母撒

维西县永春乡“仓巴”舞省级非遗传承人和文喜

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和玉新

香格里拉藏族民俗礼仪省级非遗传承人阿扎达·鲁茸培楚

维西大词戏省级非遗传承人赵延祖

傈僳族传统弩弓制作省级非遗传承人余自良

藏式金属首饰制作省级非遗传承人和乾坤

傈僳族歌舞“阿尺木刮”省级非遗传承人熊德权

傈僳族瓦器器歌舞省级非遗传承人李琥

塔城“神川热巴”省级非遗传承人马玉林

迪庆藏族传统雕版印经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拉茸开主

藏香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江参

藏刀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廖金明

藏族纺织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七主央宗

迪庆藏医骨伤疗法省级非遗传承人雨觉

青稞酒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扎西拉姆

藏族黑陶烧制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鲁茸恩主

拖顶藏族酒歌省级非遗传承人斯那定主

......

(持续更新中)

迪庆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chengzx.com/tcyy/824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