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5月日,在这一天,左宗棠开始收复新疆。
公元年(乾隆二十四年),清军平定了天山南北,将这块汉代西域都护府、唐代安西都护府的故土,重新归人了大一统王朝的版图。因此,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就以“新附旧疆”之意,将这块达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广袤土地,命名为“新疆”……
山雨欲来
乾隆帝平定新疆之后,在南疆的广大地区,清廷仍保留了当地原有的伯克制度。“伯克”(Beg或者Bek),是突厥语“财主,贵族”的意思,也可以说成“巴依”(Bay)、“贝伊”(Bev)。这些伯克是拥有大量土地的封建领主,国产动画片《阿凡提》里那个贪婪成性的“巴依老爷”,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低级“伯克”形象。
平定新疆之初,清政府收取的赋税很少。然而,走过了“康乾盛世”的清王朝日渐衰败,新疆各族百姓受到的压榨与剥削也就变得越加繁重。更有甚者,年,为了镇压内地此起彼伏的人民起义,清廷不得不饮鸩止渴,完全断绝了内地支援新疆的“协饷”——这笔一度高达每年万两白银的巨款。为了筹措经费,清王朝的新疆当局和各级伯克把负担完全转嫁到下层人民身上。终于,到了4年6月,库车的一群被迫服劳役的百姓发动了起义,这如同是扔进干柴中的一颗火星,从此点燃了连绵十余年的战火!
19世纪60年代,驻扎新疆的清军总兵力只有区区一万五千人。显而易见,如此单薄的兵力布置根本无法应对大规模的起义风潮。因此,库车起义爆发之后,反清风暴迅速遍及天山南北。到了6年月初,清廷在新疆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被推翻,残余清军只得退守塔城、巴里坤与哈密。
大起义虽然颠覆了清朝在新疆的统治,但是起义的领导权却落到了大大小小的伯克手里。这些伯克各自割据,为了争权夺利而相互混战。然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尘埃落定之后,整个南疆却落到了一个名叫穆罕默德·雅霍甫的伯克手里,此人在汉文史籍上,被称为阿古柏。
那些分裂祖国的民族败类,往往被称为“卖国贼”,而这个充满感情色彩的蔑称,却不能加诸这个占据了南疆广大土地的阿古柏身上,因为此人是个货真价实的外国人。中国的大片土地却被一个外国人所窃据,“鸠占鹊巢”正是对这段动荡的历史中最为荒诞的一幕的真实写照。
“洪福之汗”
阿古柏大约在年出生在中亚名城塔什干(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附近。当地是多民族混杂区,因此现在已经无法考证此人究竟是乌兹别克族还是塔吉克族。年,阿古柏出任浩罕汗国的阿克麦吉特伯克,从此也被称呼为“雅霍甫伯克”,这也是“阿古柏”这个汉译的出处。
通过血腥的征战,窜入新疆的阿古柏相继消灭了天山以南大大小小的“苏丹”、“帕夏”。7年,阿古柏自称“毕条勒特汗(意为洪福之汗)”,建立了所谓“哲德沙尔汗国”,开始了他在南疆长达十余年的反动统治。
年,乌鲁木齐和吐鲁番也被纳入了“哲德沙尔汗国”的“版图”。虽然占据了大片土地,但阿古柏的政权依旧十分脆弱。当时曾窜入喀什噶尔“访问”的俄国军事观察员、0年之后曾在日俄战争中担任俄国“满洲军总司令”的库罗巴特金上尉就认为,阿古柏“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因而,他从一开始执政的时候起,就决定依靠军队的力量,而使它成为这个国家拥有特权的、统治的阶级”。
为了笼络其不得人心的政权的支柱——追随自己亡命入寇新疆的浩罕军人,阿古柏在占领区恢复了落后的军事封建采邑制度。军官们按不同级别领有相应大小的采邑。他们并不拿阿古柏的工资,其收入来自于辖区征收的赋税,数额多少完全取决于这些人的意愿,或者说是良心。可想而知,在这种制度下,“洪福之汗”治下的人民会有什么“洪福”可言?人民常年负担的正项税多如牛毛,甚至在此之外,每星期还要交纳一次保护费,美其名曰“警察捐”。
19世纪60年代中叶,阿古柏政权入侵我国西北地区,并在新疆建立了哲德沙尔国。此时,以英国和沙俄为首的西方列强为乘乱染指我国西北地区,纷纷暗中支持阿古柏政权。年,沙俄攻占新疆伊犁地区,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西北边疆危机。年春,日本入侵中国台湾,东南沿海军务告急。面对海防和塞防孰轻孰重的问题,清廷中分为了两个派别——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和以左宗棠为首的塞防派,各自坚持己见。海防派认为:海防重于塞防,朝廷应撤回西北之兵,而将其军费全部投入东南海防之用。但是,塞防派则认为:海防与塞防应当并重,西北无虞,则东南自固,朝廷应当以西北塞防为中心,同时兼顾东南之海防,以求得国家的长治久安。最终,清廷采纳了左宗棠的建议,并于年5月日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然而,当时的清政府国力有限,军队缺钱少粮,收复新疆谈何容易。但这并没有难倒左宗棠。首先,他在军中确立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战略方针,意图先取北疆而后取南疆;其次,左宗棠任命刘锦棠为副官,操练军队,全力备战;最后,他将后勤保障线路划分为南北两路,从而保证了后勤补给线的安全。一切准备就绪,左宗棠向朝廷请战。年5月,左宗棠率领8万大军奉命西征,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在年1月收回除伊犁外的新疆全部土地。年,中国与沙俄谈判签订了著名的《伊犁条约》,自此,新疆的全部领土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左宗棠在陕甘总督上任的画像时至今日,在甘肃至新疆一线的公路两侧,我们仍旧能够看到郁郁葱葱的白杨、红柳、沙柳等树木。相传,左宗棠率领湘军子弟发兵西北时,深感气候干燥、水土不服,于是他便命令士兵在沿途栽苗种树,一是为了巩固路基,二是为了防风固沙,三是为了行人歇脚纳凉,于是,人们便将这些树木统称为“左公柳”。后人有诗赞曰:“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而左宗棠的奇功伟业也正如这一棵棵苍劲挺拔的“左公柳”,永远屹立在西北边陲的大漠之中。阿古柏的军队
左宗棠的淮军
左宗棠西征途中的运粮队伍
4年(同治三年),在太平天国运动和陕甘动乱的影响下,新疆的民族分裂势力在天山南北纷纷反清起事,先后建立起几个互不相属的封建割据政权。这些政权均为当地宗教和民族上层分子所掌握,彼此间互相攻伐。煽动民族仇杀,新疆处于纷争不己的战乱之中。其中,喀什噶尔的封建主金相印和司迪克向浩罕汗国请求迎回张格尔之子布素鲁克,而浩罕汗国派该国军官阿古柏同布素鲁克于5年1月(同治三年十二月)侵入南疆。虽然起义的烽火迅速燃遍天山南北,但只有伊犁、库车、乌鲁木齐、喀什噶尔、和田五地建立了割据政权。5年,阿古柏驱逐司迪克,强占喀什噶尔新城,又攻占英吉沙尔。同年,一支人的浩罕败兵投奔阿古柏,进一步加强了其力量。6年(同治五年)底,阿古柏诱杀哈比布拉,吞并了以和田为中心的割据政权。7年(同治六年),阿古柏消灭了以库车为中心的政权,势力到达喀喇沙尔(今焉耆)和库尔勒一带,成立“哲德沙尔汗国”,自立为汗。年(同治九年),阿古柏又侵入北疆,侵占了乌鲁木齐和吐鲁番等地。至此,南疆全部和北疆的部分地区都被阿古柏侵占。伪“哲德沙尔汗国”领土范围
阿古柏侵占新疆期间,对内进行残酷的经济掠夺、恐怖的特务统治,不仅使普通民众受到沉重压迫,也加剧了浩罕贵族同新疆土著上层分子的矛盾,在新疆出现了期盼清廷和兄弟民族支援的民情,也有人长途跋涉至北京向清廷呈报情况。而英俄的介入,进一步使新疆问题严重化。在4年(同治三年)沙俄趁中国新疆各族起义之际,逼迫清廷签署《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西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领土之后。年沙俄又借口逃亡的乌兹别克斯坦大玉兹塔札别克为伊犁当地的割据势力(艾拉汗)接纳,出兵强占中国伊犁地区,以免前一年入侵北疆的阿古柏在伊犁“建立亲英的统治”,同时也为沙俄侵入全疆夺取重要桥头堡。年(同治十一年),沙俄承认阿古柏政权,同阿古柏签订通商条约,攫取侵略权益。斜线为《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的中国西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领土,紫色为沙俄侵占的伊犁领地。
而且在英国占领印度后,也在觊觎喀喇昆仑山以北的中国南疆地区,英印当局多次派人进入南疆活动。而阿古柏因对沙俄怀有疑惧,也希望得到英国的庇护。年月日(同治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英国茀赛斯使团同阿古柏签订正式条约,英国在阿古柏统治区通商、驻使并取得诸多特权。刚从镇压太平天国中恢复过来,而陕甘回乱本来问题的棘手和日本侵台的牡丹社事件所引发的海防塞防之争,也让清廷内部矛盾重重。最后,左宗棠的塞防海防并重的观点力压李鸿章等人的海防为重的观点得到了大多数的支持。其中出兵收复新疆的意见,得到了军机大臣文祥的大力支持。与此折同时,左宗棠又上《遵旨密陈片》,批评当时督办新疆军务的钦差大臣景廉和帮办西征粮运的袁保恒,请求将两人调走,也获得了准允。年(光绪元年)5月,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金顺为乌鲁木齐都统,帮办新疆军务。这时,才开始了历史上重要的“左宗棠收复新疆”事件。左宗棠谋而后动,制定平疆计划先北后南
受命后,左宗棠曾在兰州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军事问题。在击败阿古柏的方略上,他提出要“先北路后南路”、“缓进急战”(又称“缓行速战”)。“先北路后南路”,即先安定北疆(但不急取伊犁),再进军南疆。这是综合考虑了敌方兵力部署、新疆地理环境以及历史经验的结果。阿古柏的势力集中于南疆,其在北疆势力比较薄弱,而北疆反抗阿古柏的势力则比较活跃,先攻北疆可以避实就虚,易于先声夺人,并可解除南下南疆时的后顾之忧。当然,也不排除阿古柏率主力支援北疆、双方展开恶战的可能,但只要清军能够取胜,则进军南疆会更加顺利。从地形地貌看,从北疆进军南疆,有利于避免清军受阻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而且,北疆地广土沃,泉甘物阜,可供驻军及作为军储基地,甚至进一步作为全疆的政治和军事中心;从地理区位上讲,收复北疆,也可为收复伊犁创造必要条件。从历史经验看,清军平定准噶尔、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也均采取先北后南的方略。清军平定准噶尔叛乱,进军伊利
“缓进急战”,即不打无准备之仗,不匆忙进兵,而一旦军事行动开始,就要速战速决,不可游移迟缓。一方面,兵贵神速;另一方面,新疆的气候、交通、粮运、防务等又要求在急战之前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因此,左宗棠在奉命督办新疆军务后,耗时1年4个月才进军古牧地,但攻占古牧地后不过6天,即收复除玛纳斯南城之外的全部乌鲁木齐地区。在进军南疆的过程中,左宗棠、刘锦棠也对这一方略加以贯彻。整顿军队
为加强战力、节饷减粮,左宗棠强调”兵贵精实“,对西征军进行了裁减。金顺部(包括金顺所接收的景廉、成禄等部)是裁汰重点,这一裁减自年8月(同治十二年七月)即已开始。对于自己所部,左宗棠也精选壮丁、裁汰冗杂,年(同治十三年),在裁去马步40营后,又裁奇、捷等营马步勇夫1千多人。他还将一部分“弱不任战”的兵勇转为农垦劳力,改此前景廉等人“寓兵于农”、”即兵即农“的状况为”分兵农为二“。制备军械
左宗棠西征军的军械,一方面由在上海的采运局委员胡光墉采办并转运西北,另一方面也通过在陕甘的就地生产加以补给。左宗棠先后创办西安机器局和兰州制造局(亦称“甘肃制造局”),为西征军修造枪炮。为了对付阿古柏军的洋枪洋炮,并由广州、浙江调来专家和熟练工人,在兰州造出大量武器,还仿造了德国的螺丝炮和后膛七响枪,改造了中国的劈山炮和广东无壳抬枪。筹措军饷
年(光绪二年)1月,开战在即,各省积欠陕甘军费已达余万两,只靠各省关协饷不能满足西征所需。左宗棠遂援引沈葆桢为台湾防务借款之旧例,请求借洋款一千万两。不料遭时任两江总督沈葆桢反对。几经波折,清廷最终下诏,令户部拨款00万两、各省协饷00万两,准左宗棠自借洋款万两。但经费仍为不足。左宗棠后又曾于7年(光绪三年)、年(光绪四年)、年(光绪七年)三次为西征军借洋款,总计于年(同治十三年)至年(光绪七年)间向洋商借款万两,另向华商借款万两。筹粮、筹转运
左宗棠事先命西征军前锋部队统帅张曜,驻军哈密兴修水利、屯田积谷。年(光绪二年)一年收获粮食5余石,基本上可以解决该部半年军粮所需。然而毕竟缓不济急,为购买和运输军粮,左宗棠又建立了四条路线:一是从甘肃河西采购军粮,出嘉峪关,过玉门,运至新疆的哈密;二是由包头、归化、宁夏经蒙古草原运至新疆东部的巴里坤或古城(今奇台);三是在新疆东部采买;四是向俄国人购买,年(光绪元年)左宗棠曾接待俄国索斯诺夫斯基一行并与之订立购粮合同,从斋桑泊运粮,一说这部分粮食实际来自伊犁。此外,左宗棠广设运粮台站,并于官运之外借用民力,节节转运。收复新疆粮食供应路线
首战告捷,立足北疆肃州誓师
年4月7日(光绪二年三月),左宗棠从兰州移营肃州,准备发起进攻。当时,清军已有部分兵力驻守在哈密、巴里坤、古城、塔尔巴哈台等战略要地,与阿古柏军相持。4月底,左宗棠命总理行营营务、湘军统领刘锦棠率马步5营分批入疆,经哈密前往巴里坤。至此,清军出关总兵力有80余营,约六七万人。清军按先北后南的方针,决定首先收复南北疆的交通要冲乌鲁木齐。左宗棠命道员刘锦棠总理行营营务,率湘军5营主攻乌鲁木齐;提督徐占彪和张曜各率所部驻守巴里坤至哈密一线,防敌北窜东逃。清政府时期绘制的乌鲁木齐地图
阿古柏得知清军西进的消息,急忙布置防御,令白彦虎、马明(均系陕甘回民义军首领,失败后逃新疆投敌)、马人得等分守乌鲁木齐、昌吉、呼图壁、玛纳斯、古牧地等北疆要地,阻止清军南下;一部兵力守胜金台、辟展(今鄯善)一线,防清军从天山南麓进攻;主力.7万人部署在达坂城、吐鲁番和托克逊,阿古柏本人在托克逊督战。其总兵力约4万人。古牧地之战
年7月(光绪二年六月初),刘锦棠率所部各营到达巴里坤,并进驻古城,不久进驻阜康,7月底与金顺部在济木萨会合,谋攻古牧地。8月中旬,清军进扎古牧地城东和东北,8月10日,刘锦棠夜袭黄田获胜。8月1日进围古牧地。经过数天激战后,清军于8月17日晨,用开花大炮轰塌坚固的城墙,占领古牧地,杀敌“不止五六千人”,生擒15人。清军刘锦棠部阵亡人,伤人。乌鲁木齐之战
古牧地之战后,刘锦棠从缴获的敌方信函中得知乌鲁木齐守备空虚,决定除留两营兵力守古牧地外,主力迅速向乌鲁木齐挺进。8月18日黎明,清军出发。守卫乌鲁木齐的马人得、白彦虎未料到清军行动如此迅速,一闻炮声,即弃城向达坂方向逃跑。清军收复乌鲁木齐、迪化州城及伪王城。盘踞昌吉、呼图壁与玛纳斯北城之敌如惊弓之鸟,未等清军进攻即弃城而逃。刘锦棠等部消灭残敌、追击逃敌,毙敌约五六百人。玛纳斯之战
8月18日,荣全指挥的清军和孔才、徐学功所部民团,在近六个月的围攻后终于攻下玛纳斯北城。然而,玛纳斯南城之敌仍负隅顽抗。从9月日始,清军金顺部会同伊犁将军荣全等部猛攻玛纳斯南城,诸部为争功而各行其是,城池久攻不克,后在刘锦棠部的援助下,至11月6日终于攻克。是役,清军耗时二月,伤亡上千人。战后,金顺部又有杀俘行为。不久,左宗棠委婉地让金顺留守北疆,以使刘锦棠在南疆作战时可以不受牵制。至此,北疆地区除伊犁外,所有敌占据点全部克复。此时冬季来临,大雪封山,不便于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清军决定暂停进攻,进行休整,待春天到来再向南疆进军。刘锦棠筹粮整军,准备进军南疆。进军南疆,平定边患清军部署
收复南疆的部署,左宗棠根据敌方情况于年(光绪二年)11月初即已拟定,阿古柏在达坂、吐鲁番、托克逊三城部署重兵,加强防守,其本人则坐镇喀喇沙尔指挥。左宗棠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三路并进的作战方案:刘锦棠、广东陆路提督张曜、记名提督徐占彪各部克复达坂、吐鲁番、托克逊三城,打开南疆门户,然后乘胜西进,收复所有失地。具体部署是:刘锦棠部由乌鲁木齐南下攻达坂城,为北路;张曜部由哈密西进,为东路;徐占彪部出木垒河,越天山南下,为东北路。张、徐两部协力攻取吐鲁番,得手后,立即攻托克逊。达坂城位于三面环山的峡谷地带,是南北疆的咽喉要地。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丰富的风力资源,被开发成我国最大的风电基地达坂城之战7年(光绪三年)4月14日,清军经过几个月的充分准备,开始向南疆进军,刘锦棠率主力1万余人及开花炮队由乌鲁木齐南下,16日夜进至达板外围,乘守敌不备,迅速完成对该城的包围。4月18日,清军打退增援之敌,在达坂域外增筑炮台。4月19日,炮台筑成,清军用开花大炮轰塌城中大炮台、月城和城垛,击中敌弹药库,敌军死伤甚众,企图突围,被清军截杀未逞。敌守军在清军强大攻势面前只得投降,达坂城遂克复。这一战,清军共击毙敌军千余人,俘敌1千多人,其中生擒浩罕大小头目10余人。攻占达坂城之后,刘锦棠对部分俘虏发给衣粮,准其返回原部。这一举措对瓦解敌军起到了作用。阿古柏为避免被放回者影响军心,令其次子海古拉处死了其中的大部分(少部分逃到清军一方),结果适得其反,进一步使阿古柏政权上下离心离德。托克逊、吐鲁番之战
4月4日,刘锦棠分兵6营助攻吐鲁番,自率骑兵14营进击托克逊,托城敌酋海古拉(阿古柏次子)闻风窜逃,部众万余人于4月6日投降,刘锦棠部攻克托克逊。与此同时,张曜部和徐占彪部在盐池会师后,于4月1日克七克腾木,日克辟展,5日克胜金台,向吐鲁番挺进。随后,张、徐二部在罗长祜部湘军协助下收复吐鲁番。吐鲁番高昌国遗址
至此,清军三路并进,未及半月即收复三城,打开了南疆门户,军事上已成破竹之势,为彻底打败阿古柏创造了条件。南疆人民纷纷起义,反对阿古柏的反动统治。阿古柏见三城失守,大势已去,于5月下旬逃至库尔勒,气急暴病而死(有说服毒自杀,有说被人毒死,有说和下属厮打致死)。阿古柏次子海古拉经火并身亡,其长子伯克·胡里在喀什噶尔称王,令白彦虎防守喀喇沙尔(今焉耆)、库尔勒等地,继续顽抗。东四城之战
7年9月(光绪三年八月),清军挟连克三城余威,乘秋高气爽之际,开始部署收复南疆八城之战。刘锦棠率马步营为前锋,张曜率马步16营为后队,共万余人,向西挺进。敌守军放弃喀喇沙尔和库尔勒西逃往库车。刘锦棠根据敌西逃库车,立足未稳等情况,决定亲率精兵追击。轮台县塔里木河边的胡杨林,轮台是古西域都护府所在地
10月15日,刘锦棠率千精兵追至布古尔(今轮台),击败敌骑千余。10月18日,追至库车城外,发现大量敌军。刘锦棠在随后跟进的后队到达后,猛攻库车,敌军大败,白彦虎率余部向西逃跑。清军收复库车。10月19日,刘锦棠继续西进,1日抵拜城,日在铜厂大败白彦虎军和伯克·胡里军。4日,清军克阿克苏城。6日克乌什。至此,清军在一个月内驰驱1千公里,连克南疆东四城(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西四城之战
清军的破竹之势,使盘踞在西四城(叶尔羌、英吉沙尔、和阗、喀叶噶尔)的敌军惊恐万分。和阗叛军呢牙斯向清军请降,并主动率兵围攻叶尔羌。伯克·胡里率兵自喀什噶尔增援叶尔羌,打败呢牙斯。
叶尔羌河但前喀什噶尔守备何步云乘机反正,率数百满汉兵民占据喀什噶尔汉城。伯克·胡里赶忙回救喀什噶尔。何步云派人向刘锦棠乞援。刘锦棠当机立断,决定不待张曜全军到达,便分兵三路前进:一路由余虎恩率步骑5营从阿克苏取道巴尔楚克(今巴楚东)直趋喀什噶尔为正兵;一路由黄万鹏率骑兵6营、张俊率步兵营,经乌什取道布鲁特边境,出喀什噶尔西为奇兵,约定于1月18日两路同抵喀什噶尔;刘锦棠自率一部经巴尔楚克直捣叶尔羌和英吉沙尔,策应攻取喀什噶尔。
1月17日,湘军余虎恩、黄万鹏等部齐至喀什噶尔,当晚一举收复该城。伯克·胡里、白彦虎率残部逃入俄境。同月1日,刘锦棠收复叶尔羌,4日又收复英吉沙尔。年1月日(光绪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清军收复和阗。至此,清军收复新疆之战宣告结束。清军收复领地图,总体来说是先北后南,先东后西俄国爪足,战后风波再起清军收复新疆之战,消灭了阿古柏政权,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大部分地区。引阿古柏进入新疆的金相印父子和追随阿古柏的余小虎、马元均被处死,阿古柏、白彦虎手下的大小头目共人亦均“讯明正法”。阿古柏的多名后裔亦被清军俘获。清军收复新疆之战中,阿古柏长子伯克胡里及白彦虎(陕甘回民暴乱余部)退入俄国境内,成为漏网之鱼,成为“东干人”,此后还曾多次侵入新疆进行劫掠,但均被清军击败。伊犁谈判
沙俄在看见了清军在战争中的实力,使得沙皇政府处境十分尴尬,于是它一面指使白彦虎残部骚扰我国边境,力图牵制,一面则在外交上使用手段,以攫取更多利益。沙皇政府软硬兼施,迫使出使俄国的崇厚签订了屈辱的《里瓦几亚条约》,以丧失大片领土和赔款五百万卢布为代价“收回”了九座空城。消息传到国内,舆论大哗。设伊犁将军后,建惠远城(惠远古城),并陆续在其周围建起惠宁、绥定城、广仁城、宁远城、瞻德城、拱宸城、熙春城、塔勒奇城八座卫星城,统称为“伊犁九城”。迫于舆论,清政府将崇厚治罪,判为斩监候,拒绝批准《崇约》并改派驻英、法公使曾纪泽前往圣彼得堡重新谈判,同时命左宗棠统筹兵事,为可能的战争做准备。年(光绪六年)4月,左宗棠开始部署军队,准备以刘锦棠步骑万人出乌什,张曜所部七千人从阿克苏分两路直取伊犁,金顺所部万余人扼守晶河,备俄军东犯乌鲁木齐。同年5月底,左宗棠以六十九岁的高龄,带病的身躯,冒着盛夏的酷热舆榇出关,誓与沙俄决一死战。6月15日,左宗棠进抵哈密,命令各军戒备。8月9日,左宗棠在哈密接到清廷调他回京“以备顾问”的命令,壮志未酬,十分苦闷。尽管左宗棠内召,但在其积极备战的支持下,曾纪泽的外交谈判有了进展。对左宗棠被召回一事,沙俄不明底细,误认为中国有“动兵之意”,并就此事几次问及曾纪泽。当时,刚刚结束了俄土战争的沙皇政府,财政已经涸竭,曾纪泽的主要谈判对手若米尼承认:“战争对于我们将是耗费巨大、没有止境而又无益的。”迫于形势,沙俄不得不从原来的立场上后退一步。年(光绪七年)月1日,即左宗棠到达北京的前三天,双方在圣彼得堡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沙俄同意归还《崇约》划走的特克斯河谷和通往南疆的穆扎尔山口,但仍占有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此外,放弃了俄货由嘉峪关运进内地的要求;但赔款却由五百万卢布增至九百万卢布。对于中国,这仍然是个不平等条约,但与《崇约》相比,总算收回了一些权益。一个英国外交官评论说:“中国已迫使俄国做出了它从未做过的事,把业已吞下去的领土又吐出来了。年6月,清政府任命崇厚为钦差大臣,赴沙皇俄国谈判收复伊犁事宜。
9年10月日,崇厚在沙俄的胁迫下,未经清政府允许,擅自与沙俄在黑海之滨的里瓦吉亚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即《里瓦吉亚条约》)、《瑷珲专条》、《兵费及款专条》以及《陆路通商章程》。
其中规定:
1.俄国归还伊犁地区,中国将霍尔果斯河以西和特克斯河流域一带割让俄国,酌改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地区两国边界。
.俄商在中国蒙古地方和新疆全境免税贸易,增辟中俄陆路通商新线。
.赔偿俄国兵费和"补偿"俄民共万银卢布(约合白银80万两)。
4.增设嘉峪关、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古城等七处领事。
据此,伊犁虽归还中国,但其西境、南境仍被俄占,处于北、西、南三面受敌的境地。
《交收伊犁条约》签订后,国内舆论哗然,纷纷指责崇厚卖国。
清政府也认为"俄人与崇厚所议约章,流弊甚大",拒绝批准该条约,并将崇厚革职治罪。
对此,沙俄一方面通过外交途径提出抗议,一方面在中国西部边疆和沿海集结军队,炫耀武力。
面对沙俄的外交压力与军事威胁,清政府不得不加强戒备,以防万一。
年月19日,清廷颁发上谕,任命大理寺少卿、驻英法公使曾纪泽为出使俄国钦差大臣,希望在对俄酌量让步的基础上改订《交收伊犁条约》,挽回一部分主权。
7月0日,曾纪泽及其随员抵达圣彼得堡。
俄方以条约一经签订,不能更改为由,拒绝开议。
几经交涉,才表示同意。
8月日,中俄双方举行首次改约会谈,曾纪泽提出交还伊犁全境,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交界仍照旧址,领事只添设嘉峪关一处,新疆贸易不能处处免税等六条"改约"意见。
俄方认为这是"将从前之约全行驳了",决定不以曾纪泽为谈判对手,另派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吉尔斯和布策来北京谈判,以便就近直接对清廷施加压力。
清政府获悉吉尔斯和布策即将来华,"深恐大局不可收拾",立即指示曾纪泽作出更大让步,力争在俄定议。
10月日,中俄圣彼得堡谈判复会。在此后的长期谈判中,双方就交还伊犁、赔款、喀什噶尔与塔尔巴哈台界务、通商、松花江航行、添设领事等事项进行反复交涉。
俄方代表恣意勒索,态度强横,动辄以"中国若仍不允,则不得在俄再议"相要挟。
年(光绪七年)月4日,曾纪泽在沙俄拟定的《伊犁条约》上签字画押,并签订了关于赔款交纳办法的专条、中俄《改订陆路通商章程》及其附件《俄商前往中国贸易过界卡伦单》。《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后,沙俄又根据该约中关于修改南、北疆边界的原则规定,于年到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伊犁界约》、《喀什噶尔界约》、《科塔界约》、《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和《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等5个勘界议定书,分段重新勘定了中俄西段边界。
沙俄通过《中俄伊犁条约》和上述这些勘界议定书,共割占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伊犁霍尔果斯口岸
年11月17日,在左宗棠的提议下,新疆正式设省,取“故土新归”之意。(年,当时的爱国诗人龚自珍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在《西域置行省议》一文中阐述说:“应立即在新疆全境建立行省、全面推行郡县制。”)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义在于这是中国人在近代抵御外敌入侵的一次伟大胜利(阿古伯从浩罕入疆,实为英俄傀儡),正如梁启超所说:“西北方面,自从左宗棠开府甘陕,内地的势力日日往那边膨胀,光绪间新疆改建行省,于是两汉以来始终和我们若即若离的西域三十六国,算是完全编入中国版图,和内地一样了。”——梁启超著,《中国人的启蒙》《剑桥中国晚清史》评价
左宗棠的远征是中华帝国最后一次向“西域”的大举征伐。他本人把他的武功比隆于汉唐两代。另外,这是一场中国人的种族战争,可比之于清代中叶或唐代的远征。
左宗棠为使新疆变成清朝的一个行省并使更多的汉族移民前往定居铺平了道路。但是,尽管他取得了胜利并且俄国人最后撤离了除伊犁一段地带以外的全部地区,但俄国早就在经济上控制新疆了……
文:小火球
参考史料:杨东梁《左宗棠》沈传经刘泱泱.《左宗棠传论》徐中煜《左宗棠收复新疆时的军械、军火运输》刘江华《左宗棠传信录》管守新《刘锦棠与清军收复新疆之战》凤凰网《左宗棠收复新疆: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对外的结果》陈理.左宗棠与新疆建省.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影响中国的一-百次战争(作者:张秀平毛元佑黄朴民)-8清军收复新疆之战王震、左宗棠之外,新疆历史上的第三大功臣“思得十万兵,长驱西北边,饮酒乌梁海,策马乌拉山,誓不战胜终不还。”这首《黄河》诗中充满的爱国热情,至今读来仍有壮怀激烈的情绪。作者杨度笔下的乌梁海,是指唐努乌梁海、阿尔泰乌梁海以及阿尔泰淖尔乌梁海在内的广袤地区。阿尔泰山,是新疆北部的制高点,阿勒泰的得失将影响到现代新疆和西北边防。年,新疆省长兼督军杨增新,保持清醒,认为阿勒泰只有并进新疆,才能完成归属中国的使命。“左宗棠在新疆的继承者”——杨增新,抱定决心,立志收回。写下《黄河》诗的青年杨度
杨增新对山水的热情向往民国建元,杨增新执新疆军政之牛耳,以省长兼督军守卫新疆十七年。杨增新(4—),字鼎臣,汉族,云南省蒙自县人,光绪十五年进士。早年为官甘肃,历任天水知事、河州知府、甘肃陆军学堂总办,清廉自持,政绩卓著。在他任职的河州,当地少数民族将其誉之为“杨青天”。
杨增新将军
年初夏,杨增新从甘肃兰州押运协饷来到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市)。从此,时年44岁的杨增新留任新疆,就职首任新疆陆军学堂与法政学堂监督。彼时清政府要求各省举荐人才,振兴国势,新疆巡抚联魁举荐杨增新。联魁评价,杨增新是“经世有用之才”。第二年九月,杨增新应召来到京城,吏部查验官认为:“杨增新年力精强,才识干练,起家牧令……询以边务事宜,言之均得体要。洵称关外得力要员。”毫无疑问,青年杨增新才干出众。
1年六月,杨增新被任命为镇迪道兼新疆提法使。这个任命,使杨增新走到清末新疆政局的关键位置,既是新疆省首府城市的最高长官,又是全省最高司法行政长官。
杨增新将军
杨增新布衣素食,清廉高洁,一件棉袍能穿十几年。他从来不置私产,狭小的卧室既是办公的场所也是用餐的地方,在这里他案无留牍,夙夜为公。杨增新不读无用之书,生活中没有特别嗜好,偶有闲暇之时便寄情于山水之间。杨增新对山水的向往,热情到哪种程度?——他晚年时身体都很硬朗,却在壮年时就说,死后要葬在天山天池或阿勒泰喀纳斯湖畔。
天山雪峰
科布多参赞大臣千里求援辛亥革命这场两千年来未有之大变革,引起了杨增新对西北边疆地区的警觉。1年1月8日,哲布尊丹巴宣布:外蒙古脱离中华民国,建元共戴,首都设在外蒙古库伦(乌兰巴托)。外蒙古独立这起重大事件,关系到新疆与外蒙古之间的重镇科布多的归属。接着,又是阿勒泰的归属。
阿勒泰
科布多,是清代城市名称,也是清代西北边疆区域名称。科布多幅员辽阔,东接喀尔喀蒙古的札萨克图汗部,西连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南通乌鲁木齐和巴里坤,北邻唐努乌梁海,西北面还与俄罗斯接壤。广袤的科布多,在今天分别属于蒙古国、中国、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四个国家。
清朝雍正九年时,皇帝命人在布严图河畔修筑科布多城。乾隆二十四年,科布多设置参赞大臣,归乌里雅苏台将军节制。年,清政府派出参赞大臣驻科布多,另派办事大臣驻阿勒泰,实现了科布多与阿勒泰的分治。
左宗棠
民国元年,外蒙古宣布独立时,科布多参赞大臣溥锏,紧急向民国政府大总统袁世凯告急。那时,外蒙古骑兵包围科布多,日夜不停寻衅攻城,科布多参赞大臣溥锏坚守城池,派出几拨官员飞驰两千里,翻山越岭,到乌鲁木齐向杨增新求救。
杨增新决定出兵科布多,驰援科布多,但却遭到幕府人士的激烈反对。幕僚认为,此时出兵科布多,徒劳无功,劳民伤财,不仅无法改变科布多的命运,而且还会引祸新疆。
帕勒塔,杨增新的支持者
新疆杨督军演“围魏救赵”幕僚反对出兵科布多,而杨增新自有主张。
杨增新认为,科布多与新疆唇齿相依,是我国西北门户,如果发生变故,尤其为全国安危之所系。因而,身为新疆省督军决不能置之不理,任由事态的发展。彼时,民国取代了清朝,从东南富庶省份筹集支援新疆的协饷也就断绝了。民国元年,新疆收到的最后一笔协饷是湖南督军谭延闿送来的五万两湘平银,杨增新拿出一半,用作驰援科布多的军费。
右二为帕勒塔
杨增新选贤任能,物色蒙古亲王帕勒塔,任驰援科布多总指挥。帕勒塔(—),新疆伊犁乌苏人,乃父是土尔扈特东部落六世君王巴雅尔。帕勒塔早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精通军事,能打硬仗,拥戴共和,是个很有识见的人。
帕勒塔不敢懈怠,调集0多营兵马飞奔科布多。各营兵马从新疆开拔之际,杨增新特别提醒带兵将领,此次出兵驰援科布多,万不可受外人恫吓与干扰。“吾辈只知以平定内乱,保全领土为宗旨,一切交涉(北洋)政府自能主持。”此时的杨增新,表现出了一个旧式官员的民族气节。
科布多很遥远,沿途要走月余时间,外蒙古不相信新疆会出兵。各路兵马总计多人,克服缺水困难,陆续赶到科布多。新疆兵仅打两仗,就成功收复了科布多。
杨增新没有想到,此战竟打得如此顺利。新疆兵虽在此时收复了科布多城,但却遭到北洋政府的掣肘。实际上,外蒙入侵科布多,是沙俄一手促成的。北洋政府下令,新疆兵撤出科布多。但,杨增新争取到新疆兵驻阿勒泰,以维持现状。
新疆出兵科布多,胜而失地,杨增新早有预料。残酷现实面前,杨增新退而求其次,精心布置新疆防务。他意识到,“阿(勒泰)存则新疆可保,阿(勒泰)亡新疆难以独全。”对于杨增新而言,通过出兵科布多,实现了保全阿勒泰的目标。
阿勒泰
阿勒泰地区归属于新疆省当阿勒泰直属北洋政府管理时,北洋政府没有把这块“不毛之地”当回事,几乎等同于放弃,而在杨增新眼里却是宝贝。杨增新认为,阿勒泰改隶新疆才能归属中华。这样,阿勒泰才不可能被强邻所觊觎、所侵踞。杨增新大大方方地说:“阿山(阿勒泰)应以新疆为根本,新疆应以阿山为屏障。”基于这样的认识,毫无疑问,杨增新在涉及阿勒泰归属问题上是第一个明白人。
首任阿山道尹周务学画像
民国七年,帕勒塔亲王等人的策动下,直属北洋政府的阿勒泰所属蒙古三部,由王公贝勒联名呈文新疆,并专呈中华民国政府,请求把阿勒泰改隶新疆,改为新疆阿山道。民国八年六月,北洋政府改变了阿勒泰的行政格局:取消阿勒泰办事长官,阿勒泰归并于新疆省。阿勒泰不会追随科布多从中华民国版图剥离,杨增新选择派遣甘籍名将周务学担任首任阿山道尹。
喀纳斯
首任阿山道尹周务学统筹管理的土地,东西约两千里,南北约一千里,北冰洋水系的额尔齐斯河流向西北,成为新疆河流仅有出海口的特例。而美丽的喀纳斯湖,历经波折,最终回到祖国怀抱。喀纳斯湖,蒙古语,意为美丽而神秘的湖泊,位于今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北部。如果杨增新当年松点劲儿,这个坐落在阿勒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已是别国的风景。
阿勒泰禾木村
新疆收回阿勒泰,以此扩大了疆界,巩固了西北边境线。雄心勃勃的新疆督军杨增新,绝不允许阿勒泰成为第二个科布多。在杨增新的苦心经营下,他果断采取军事措施,使阿勒泰最终没有继科布多后尘而脱离版图。包尔汉评价杨增新:“在新疆十几年同帝国主义国家或他们的代理人没有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或做过类似的口头默契,他没有依靠他们谋求什么,也没有借过外债。”
阿勒泰禾木村
阿勒泰
结束语:“思得十万兵,长驱西北边,饮酒乌梁海,策马乌拉山,誓不战胜终不还。”这首《黄河》诗中充满的爱国热情,至今读来仍有壮怀激烈的情绪。作者杨度笔下的乌梁海,是指唐努乌梁海、阿尔泰乌梁海以及阿尔泰淖尔乌梁海在内的广袤地区。而真正为乌梁海而战的,是孤独的杨增新。当外人迫使阿勒泰追随科布多之际,北洋政府已经放弃了这片土地之时,他却以微弱的力量和超然的智慧保全了阿勒泰11万4千平方公里的土地。
斯文赫定
如果说左宗棠、王震两位将军是新疆历史上的头两位功臣的话,那么强硬的杨增新,完全可以排名第三。
著名学者杨镰评价:“阿勒泰归属中华民国,毫无疑义,是民国建立以来的影响最大的中国扩充疆界事件。”年7月7日,杨增新在乌鲁木齐遇刺身亡,尸骨经西伯利亚铁路遥遥运回北京安葬。
多年后,与之有过交往的瑞典学者斯文.赫定说:“杨增新差不多是过去时代的最末一个代表者,具有最高度的中国伟大的旧道德、傲气和爱国心,他唯一的梦想是中国的统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