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县位于新疆天山北麓,汉、回、维吾尔、哈萨克等25个民族共居于此。乌鲁木齐县人民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立足本职,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在工作中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面向基层,与各族群众手连手、心连心,“宁让法官多跑路,也让群众少跑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扎实推进司法惠民各项工作。辖区各族群众都称办案法官是护佑基层平安的“保护神”。
巡回办案秉承惠民情怀
乌鲁木齐县下辖五乡一镇,面积达平方公里,最远的萨尔达坂乡东南沟村距市区更有90公里远。农牧民群众大多居住在交通闭塞的天山深处,交通不便,诉讼成本高。乌鲁木齐县人民法院党组坚持从辖区实际出发,确立巡回办案制度,明确规定巡回办案数不得低于收案总数的20%,各业务部门每月赴乡镇农村牧区办案不得少于3次,把法庭搬到农牧民家门口,努力减少当事人讼累。
巡回办案充分发挥调解优势,坚持多元化联动调解工作机制,形成合力,提升调解效率。在派出人民法庭设立司法调解室,建立健全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衔接机制,实行人民法院与司法局、人民法庭与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法官与人民调解员“三级联动”,掌握案情、把握时机,将调解贯穿于立案、庭前、庭中、庭后各个阶段,让多元化联动调解工作机制和“诉调对接”在基层落地生根,就地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基层平安和谐。
巡回办案还坚持“四就地”原则,即就地立案、就地调解、就地结案、就地据案宣讲法律,让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化解纠纷,维护权益。托里乡地处偏远,农牧民居住分散,诉讼困难。为畅通诉讼渠道,今年初,该院在托里乡乌什城村和羊圈沟村设立巡回办案点,每周四派出法官前往巡回办案,就地立案开庭,组织各族群众旁听,庭后安排据案释法答疑。年,该院巡回多元化联动调解案件件;今年以来调解案件69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要求,巡回办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基层维稳整治,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据案释法,由浅入深,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法治,逐步增进辖区农牧民的法律意识,为建设法治、平安基层打下坚实基础。举办法治讲座、播放音频、图版案例分解、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推进普法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涉及土地、草场承包纠纷专项法律宣传活动,为辖区经济发展尽职尽责。
巡回办案就地征求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工作的意见与建议,促进公正廉洁司法。年至今该院共收集意见建议65条,经分类梳理后最终采用合理建议6条。今年4月3日,该院还赴板房沟乡组织征求意见建议恳谈会,就近年来审判执行工作、司法作风、廉洁执法、维护民族团结等方面的问题,与6位案件当事人代表坦诚交流,听取意见建议。
互学“双语”力筑基层平安
“加克斯曼(你好)……”
今年4月24日,乌鲁木齐县法院互学“双语”讲堂开始授课,全院干警在哈萨克族法官梅肯的带领下,学习哈萨克族语言文字。
乌鲁木齐县哈萨克族人口所占比例大,哈萨克语案件量占全院收案总数的40%,语言障碍问题必须解决。院党组紧密结合审判工作实际,紧抓汉、哈“双语”互学,大力培养“双语”法官队伍,尽力提升办案能力,力促民族团结和辖区平安。去年起,逐步建立起“双语”学习“”机制,即组织全体干警每月上一节哈萨克语言课、每周学两句哈萨克语、每天学三个哈萨克短语;从哈萨克族群众常用语学起,循序渐进,努力掌握。
互学“双语”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干警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引导各族群众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凝心聚力,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汇集正能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年6月29日,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乌鲁木齐县人民法院全体党员干警赶往联系点萨尔达坂乡东南沟村,与东南沟村党支部党员一起过组织生活。院长马天全用汉语为在场党员讲授了题为《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民族团结》的党课,副院长诺尔曼·吐拉汗则用哈萨克语进行了详细讲解。东南沟村哈萨克族党员大多听不懂汉语,“双语”党课架起了沟通交流的桥梁。51年党龄的79岁老党员吐合塔尔听得特别认真,他高兴地说:“法院不仅办案解纠纷,还用‘双语’讲党课,责任心强,了不起!”
院党组书记王大庆注重“双语”互学与运用,要求大家努力推进“双语”教育,与各民族互学语言。把语言相通作为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手段和载体,从互学语言开始加深了解,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宣传群众,引导辖区各族群众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让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倍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团结稳定局面。
“双语”调解成为化解纠纷的“金钥匙”。今年5月12日,在甘沟乡白杨沟村,办案法官充分运用“双语”,成功调解了一起买卖牲畜合同纠纷。汉族原告张东与哈萨克族被告沙尔合提年签订了一份马匹买卖合同,沙尔合提未履行合同协议内容,以“马匹有问题,合同是用汉语签订的,我不懂汉语”为由,将收买的马匹送回了张东家中,合同履行搁浅。承办法官赛尔克·努合马尔到沙尔合提所在地进行调解,一边用哈萨克语给沙尔合提做思想疏导工作,一边用汉语给张东讲解;在法官赛尔克主持调解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沙尔合提愿意赔偿张东经济损失,矛盾得以化解,双方握手言和。
保障民生坚持能动司法
本着充分发挥服务基层、保障民生的目标,乌鲁木齐县法院牢固树立司法为民意识,在执法办案中坚持能动司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拉近与各族群众的距离。年至今,该院扎实推进立案信访窗口建设,着力提升立案窗口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推行“双语”诉讼引导、咨询解答和诉前调解,为各族群众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不断丰富诉讼衔接机制,增强做好群众工作能力,在服务和保障民生上下大功夫,惠及民生重服务、强基础、解纠纷,让当事人少等一分钟、少跑一趟路、少犯一次难,尽力让司法更贴近基层、更贴近各族群众。
年乌鲁木齐县开始推进安居富民和定居兴牧工程,涉及“两居”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和劳务合同纠纷随之而来。该院加大办案力度,对“两居”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和劳务合同纠纷,一律采取快立快审快判快执,切实保障各族群众的切身利益。针对涉及“两居”项目案件的特点,今年初该院又发出法律提示,提醒规范招标流程,从源头上降低风险,多管齐下,层层防范,确保“两居”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提示加强工程施工监管,确保工程质量、规范用工管理,严禁承包人转包、非法分包。着重提示发包方,随时监管和跟踪资金使用情况,全面落实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该院将保障民生紧抓在手,密切河南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治疗皮肤白癜风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