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定义
应用肌电仪记录肌肉在放松和收缩时的生物电活动同时监听声音变化,结合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确定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检查方法,诊断神经肌肉病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其临床意义非常大。通过病理状态下,发生相应的肌电图变化,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因此,可用于肌病、周围神经病,神经终板疾病的诊断,可协助判别病变的部位、程度、预后。可以鉴别肌原性或神经原性损害;区别周围神经的髓鞘损害和轴索损害;确定神经损伤及压迫的部位、程度及预后;判定神经吻合后功能恢复的情况;判定咀嚼肌的功能,膀胱括约肌、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现代肌电检查朝着更定量化的方向发展、设计出肌电图的定量分析、单纤维肌电图、巨肌电图等方法。肌电图检查应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要检查的肌肉及检查的项目。
肌电检查应用范围
应用于临床诊断,科学研究,运动医学等。
一、临床诊断
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判定损伤部位和程度,决定治疗方案,推断预后,提供客观指征,判定疗效。
1、内科及神经内科:肌电检查主要应用于区别神经元性肌萎缩及肌源性肌萎缩,有助于各类神经肌肉疾患的鉴别诊断,以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提供鉴别诊断。
2、骨科,神经外科:确定神经损伤和神经压迫征的存在,判定损伤的程度和部位,判定神经再生以估计预后。
3、耳鼻喉科:诊断耳源性原因引起的周围面神经麻痹,判定损伤程度及恢复情况。
4、眼科:区别神经元性受损或肌源性受损引起的麻痹性斜视,分析眼肌功能。
5、口腔科:研究咀嚼肌的功能
6、泌尿科:可测膀胱括约肌功能
7、妇产科:有助于子宫肌功能的研究
二、科学研究
在针灸和针麻机制的研究中帮助针灸、针麻、药物药理的研究工作提供有用的数据,在药物、药理的研究中提供有用的方法。
三、运动医学
分析各科运动时肌肉的作用、力量、疲劳
四、检查方法
一、肌电图检查适应症:
1、神经元性疾病:(1)脊髓前角C受损疾病(2)神经根、丛及周围N病
2、肌源性疾病
3、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4、锥体系及锥体外系统病
二、检查前准备:
1、病人准备:取得病员的配合
2、针电极的选择与消毒:引导范围小,可引导出单个单位电位,其时限、电压、波形可供测量,临床应用最普遍。
三、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
1、体位:使肌肉得到自然放松又能作各种运动
2、插针:使用针电极检查时,将针电极插入皮下,按顺时针向三点、六点、九点、十二点分别更换方向,提插探查
3、检查程序:放松状态,轻用力收缩,重收缩;MCV/SCV/H反射/RNS
4、肌肉选择:检查肌肉应根据疾病的性质及萎缩肌肉的分布决定。
a.根据病损性质不同,选查肌肉的重点不同:神经根,丛和神经疾病选择N支配的肌肉脊髓前角细胞疾病,检查病损肌肉及常见的选择性受损肌肉肌源性检查肩带肌,盆带肌,近端肌为主
b.根据肌肉病损程度可选择严重萎缩肌肉,中、轻度萎缩,肥大的肌肉。
c.神经损伤,神经吻合术判定神经再生时,选检查离吻合处最近的神经支配肌肉。
注意事项
(1)检查前一天要洗澡、洗头(勿擦发胶、头油)。
(2)穿宽松的内衣、裤,以便在检查时方便暴露上、下肢。
(3)检查前要吃饱饭。
(4)要停服新斯的明药18小时。
(5)不要戴首饰。
(6)检查时要关闭手机。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