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援疆是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改善民生、温暖民心的民生工程。开展义诊、进行学术探讨、实施重点工程……中国医科大学第六批援疆专家用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造福边疆各族群众。
近年来,辽宁和塔城两地以“组团式”医疗援疆为突破口,先后从中国医科大学选派6批名医疗专家赴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工作,帮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医疗人才,有力推动了地区医疗管理、技术和科研水平全面提升。
起点:填补医疗技术空白
“这一年的时间很宝贵,想做的事情很多,就算援疆结束我还是会加强与医院的联系,借助后方资源,竭尽全力帮助医院高质量发展。”4月19日,医院肿瘤/血管介入科副主任、援疆专家王希海说。
年5月,王希海舍家千里来到医院开展为期1年的对口医疗援疆工作。他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所长,进入科室调研实际情况,结合医院专业发展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挑选出肝胆恶性肿瘤、下肢动脉及静脉系统疾病等,按照重点学科建设标准进行规划,医院于去年7月成立肿瘤/血管介入科,目前已开展余例介入手术。
“在援疆工作时间里,王主任将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医疗工作中。在门诊或病房,他总是对患者仔细询问、查体、诊治,当我们遇到棘手的病例,他都会查阅病历,提出意见,毫无保留地传授治疗经验。”医院医生陈锟说。
援疆,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每个援疆医疗队员都清楚自己肩上的担子。来到新的工作岗位,医院功能科主任、援疆专家杨泽宇集中力量打造符合受援医院实际的学科,积极配合产科门诊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立自主学习机制,定期对医护人员授课,拓展临床思维,还开展产前超声诊断及母胎医学,不断填补当地医疗技术的空白。
“在医院,援疆医生妙手回春、挽救生命的佳话处处流传。一批批援疆医生使我院各学科、专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跟班学习,开拓了我的临床思维,收获颇丰。”医院医生孙清珊说。
传承:留下带不走的队伍
医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师者,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援疆专家既是医生,又是老师,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是他们的最大心愿。
4月19日上午,医院妇产科主任、援疆专家陈颖带领科室医护人员顺利为一名患者完成腹腔镜下附件切除术。
“在陈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学到很多新知识,得到了很多临床实际操作的锻炼。如今,我可以独立完成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手术、宫腔镜检查及宫腔镜下宫腔内病损电切等微创手术,非常感谢她。”医院医生杨海燕说。
离疆留下什么?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工作中,中国医科大学第六批援疆专家毫无保留,“十八般武艺”齐上阵,他们结合学科发展与学员情况制定了个性化帮带计划。通过业务讲座、专科查房、手术示教等多种方式帮带当地学员43人次,并在开展医疗技术帮带的同时,参与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导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0项。
“针对学员的不同特点,我们把理论知识、技术手段、操作规范等临床知识传授给当地医生,为科室的梯队建设、技能提升、重患抢救、规范治疗等做了大量工作,就是希望把技术留下来。”陈颖说。
除了手把手地帮带,援疆医疗队还创造条件“引进来、走出去”。一方面根据援建规划,医院两批业务骨干共计22人,赴中医院免费培训进修。另一方面中国医科大学网上培训平台对医院医护人员免费开放培训账号,实施在职人员学历提升工程。
“结对帮扶,从交往交流到交融,为了打造精英队伍,援疆人才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他们毫无保留地将先进技术、经验传授给我们,我们也会把学习到的经验应用到工作中,从而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医院医生衡雪芹说。
义诊:真情服务彰显大爱
“谢谢,太谢谢了……”这是义诊时医院院长、辽宁“组团式”医疗援疆队领队钟红珊常听到的话,患者咨询的病种很多、问题也很多,但凡有需要,她总是悉心解答。
今年是钟红珊开展援疆工作的第3年,她带领一批批队员弘扬“红医精神”,充分发挥援疆医疗人才的专业特长和组团优势,把健康送到百姓身边。
去年5月,医疗队先后前往塔城地区各县市、医院进行巡回诊疗,累计接诊余人次,平日里专家还牵头组织开展主题义诊近20次、科普讲座8场,获益余人次。
“我们来这里就是要干实事,为塔城群众健康服务是我们的责任。”医院普外科主任、援疆专家殷红专说:“我们通过义诊帮助更多人及时就医,或通过‘治未病’的理念来转变观念、科学预防疾病,减少就医,这些都是我们援疆医生应该做的。”
4月19日,医院肿瘤/血管介入科、胃肠外科及肿瘤内科开展了主题为“癌症防治、早早行动”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大型义诊活动。
活动中,来自周边县市及团场的各族群众争先恐后地向专家咨询问诊。针对大家不同的问诊需求,医护团队分别从各自专业的角度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仔细查看患者携带的检查报告后,给出专业的诊疗建议和治疗方案。在普及宣传肿瘤防治知识的同时,引导广大市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肿瘤疾病的预防意识。
“援疆对我来说是难得的锻炼机会,收获很大。3年时间过得很快,我的援疆工作即将结束,但援疆的情怀将永驻心底。”钟红珊说,在援疆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资源优势,让边疆的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一批又一批援疆人将接续奉献,为开发建设新疆贡献力量。
山高水长,真情永驻。辽宁“组团式”医疗援疆专家的辛勤付出,塔城各族人民铭记于心。
来源:王婷、马合巴勒·木尔扎汗
编辑:刘伟
审核:袁丽萍、陈文投稿邮箱:whdjd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