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也仿佛是人定胜天的坚持,我们来到了塔城,维西秘境,香格里拉之心——
大理的事情还在继续,生活的脚步也未曾停下。
娜娜做的土特产虽忙碌琐碎,但操劳自己的同时也在关怀他人,那份感谢和信任也让快乐维护着心房。
探寻的脚步走进了塔城,森林中的金黄和翠绿仿佛让天空更加湛蓝,空气中的气息可以直通肺腑。她们走进了大山,走进了村子,她们遇到了鲁都大哥。
那一年,鲁都大哥带着娜娜她们进山采菌子,教她们识松茸吃松茸,带她们一起唱歌跳舞。年那个松茸季,娜娜和小四儿两个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往返于维西、丽江和大理之间,她们甚至通宵跟车运送松茸,这些鲁都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娜娜无意间说“如果可以,真想留在塔城生活”的时候,天域塔城的种子开始发芽了。
鲁都大哥就是塔城本地人,跟着儿时的梦想走出大山,退伍后带着家乡人闯荡世界,品尝了外面的酸甜苦辣和潇洒后毅然带着大家回乡创业。作为维西乡村发展创业第一人,鲁都大哥说,我一个人嘛找找生活过的也安逸,可这一村的老少我不带着他们,他们怎么办?他这么做,无非是每天夜深独自一人回想的时候,无愧于自己男人的责任感。
那个松茸季,娜娜常常跟我说,她喜欢塔城,那里的人们很好,在那边待着很舒服,很放松。
我看着照片,想象着塔城的样子,就像当初我在深圳看着娜娜在大理的照片想象大理的样子。我曾经认为那是遥远的他乡,是文章里的地方。但,现在都是我们生活的故乡——
我们和贡布鲁都的客栈“天域塔城”年11月份开始试营业接待客人了。
自然和人文客栈位于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加母壳村,就在村头,前面是迪庆州最大的水稻田,后面是纳西神山和森林,上千年的古树围绕在旁边。从客栈沿着乡间道路缓缓登高,成片核桃林和板栗林中间杂着绿油油的青稞地,俯视山下,朴素的村庄镶嵌在森林中,炊烟袅袅升起,不远处的腊普河水蜿蜒而去,古代的生活仿佛在眼前呈现。
我们处于迪庆州维西县、德钦县、香格里拉市和丽江市玉龙县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有“鸡鸣四县”的说法。周边的景点主要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6公里)和达摩祖师洞(9公里)。其实,这里处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腹心地带,它的自然和物种并不需要用景区定义。这里到处都是“景点”。
雪山精灵滇金丝猴
这里,一年四季皆有风景——
春天,大地复苏古树发春。田野间,成片的油菜花竞相开放,麦子也开始抽穗。风吹过,麦浪画出她的轨迹。
出了正月,人们才从过年的气氛中舒缓过来,村里党员带领着群众为新一年的生活奋斗。他们天生能歌善舞,劳作的时候也是歌声飘荡,满满的希望溢出在盎然的绿意里。
夏天,金黄的麦田让农民脸上的笑容更加自信,麦子收割后,开始了水稻的插秧。水稻田倒映着落日的余晖,细嫩的秧苗仿佛插在天上的云朵里。
一场雨水过后,我们也会跟着上山采菌子。当挖出第一颗松茸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忍不住直接塞在嘴里大快朵颐,除了满口的鲜香,就是“爽”,即便有一点牙碜:)这就是最极致的鲜了。
我们还会下田摸鱼。稻花香里摸肥鱼,激起笑声一片。待鱼汤入口时,又会是赞声一片。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此时都会有满满的幸福感。
秋天,坝子里金黄一片,山坡上五彩缤纷。水稻逐渐成熟,眼前的色板也从绿色慢慢变成了黄绿色,再变成金黄色;山上的树木也开始有了区分,松树依然挺拔的常绿,而板栗树的颜色慢慢变成了金黄,其中还夹杂着柿子树的火红和枫叶的艳丽。
核桃和板栗也开始自己往下掉,砸在地上“啪啪”声络绎不绝。泡核桃往地上一摔就轻易地剥出了仁,撕去表皮放进嘴里,嫩嫩的甜,即便几小时以后再吃也都没有这个感觉了。
秋高气爽的时节,我们喜欢往大山里钻,满眼的色彩斑斓。其间小溪遍布,运气好的,溪里抓几条鱼直接就地野炊,若是没有那就直接走进山里的藏族村庄蹭饭吃去,他们都会热情的招待着远方的客人,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分享。
秋高气爽的天气,进山是个不错的选择。
冬天,万物寂静,大地修养,但土里孕育着生灵。山上苍翠的松林反射着阳光,就是一副朦胧的油画。客栈的古树展露出每根枝条,苍茫遒劲。清晨,太阳将冰霜蒸腾,远远的望去,氤氲如仙。
冬日里,劳作了一年的人们也开始放松庆祝。这时候村里办事是最集中的,民俗风情也是最集中的。祭祀、嫁娶、杀猪、拜年、驱鬼、祈福、骑马、射箭、斗鸡、斗牛,还有联欢会、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等,各种活动应接不暇,再加上各民族混居,冬日里,尤其是春节期间的民族民俗活动绝对称得上是盛宴。
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