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年初我于李笑来创办的新生大学社群里的每周周六达人直播的演讲稿。本没有要去报名直播的意愿,我的写作老师刘华佼鼓励我去报名试试看,然后就真的被选中了。这篇文章也是在她的帮助下完成的。
翻看这一年多以前的文章,多少有些感慨。这一年多里我的生活也发生了许多改变,换了工作,换了生活的地方,换了对象,总之,每一件事对我来说都是人生的重大节点。封面的图片是我在大学的时候参加社团举办的一个健美小比赛,那是刚做完平板支撑,满头大汗的样子。
正文
大家好,我叫黄小柔。目前在一家健身工作室从事健身教练的工作。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我从减肥控到健身教练的心路历程。本次分享设有答疑部分,分享结束之后会给大家一份本次分享的问卷评测,希望大家能给我反馈,谢谢!
先介绍我的身体情况,我的身高公分,体重60公斤。我的减肥史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节食减肥的得与失
?第二阶段:科学减肥的开始—请私教
?第三阶段:科学减肥的延续—成为健身教练
第一阶段:节食减肥的得与失
从初中开始,我就对自己的身材非常自卑。记得初一的时候,学校年欢晚会的舞蹈节目需要穿紧身裤,我为了不去演出,在上台前偷偷把紧身裤撕烂。
高一的时候,我开始对体型有了很强烈的追求和向往。电视里、杂志上的瘦弱漂亮女生,是我做梦也想变成的样子。我也曾试过控制饮食来减肥,但是每次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直到高一的暑假,一次痛经的经历让我开始下定决心好好减肥。
那天痛经使我全身发冷、上吐下泻,最后实在坚持不住,到附近诊所打吊瓶。来回折腾了8个小时,我意外发现肚子小了一圈,就以为继续控制饮食就会变瘦。于是从那天晚上开始,我决心节食减肥。
第二天,我开始严格控制饮食,同时做大量运动。一天内摄入的热量最低可以控制在大卡之内,且运动量一天最多能消耗大卡。在极少量的饮食基础上保持大量运动,竟然也不觉得累,就是饿得难受。
因为我晚上不吃东西,不得不七点睡觉,早上4点就饿醒了。醒来就围着家门口的河边跑4、5公里,中午上一个小时的拉丁舞课,晚上再去广场跳半小时健美操。我每天称体重,通过体重秤上的数字来检查每天的减肥计划是否达标。
一个星期后,我崩溃了。不是因为抗不了饿、受不了运动的累,而是体重秤上的数字不减反增了两斤。我想我明明很努力在锻炼啊?而且我还是在出完汗的情况下去称的,怎么会还重了?恼羞成怒之下,将愤怒发泄成了暴食。这一顿暴食之后,开始变得患得患失,觉得自己的努力都白费了,不敢再称体重,提不起什么兴趣运动,也不敢再吃什么东西。
沮丧失落了几天之后,我又重振旗鼓,开始下一轮的节食减肥。这种减肥—狂吃—再减肥—再狂吃的过程,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来回重复了三四次,却也成功的减重了20斤。回到学校之后,同学朋友见到我都大吃一惊,居然瘦了那么多!我穿下了S号的衣服,再也没有粗壮的四肢了。我在同学羡慕的眼光下将节食减肥的过程坚持了一年多。期间因为发现腿部的肌肉线条明显了很多,害怕腿粗,就连运动也停止了。
这一年里,我的乐趣就在于体重秤上数字的下降,体重最轻的时候97斤。我也会馋,也会想吃甜食,我也会吃,但仅限于吃,嚼完之后就会统统吐掉。家人的担心,以及节食后带来的胃痛,全都被强大的享“瘦”所替代掉了,再也没有人说我胖的像猪一样,我终于变成了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然而,高三的时候,我又胖回去了。当时觉得高三压力大,所以多吃一点不会胖的。即便胖了也管不了这么多了,垫底两年的学渣需要自我拯救。精力从减肥大业转到高考上,肥肉也蹭蹭的回来了。
这段曲折的减肥经历中,给了我两个重要的经验教训:
1.方向错了,效率越高越可怕。
我用节食减肥的方法,虽然快速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但却严重损害了心理和身体。
2.从反面来看,坚定地(错误)信念是(错误)践行的根本原因。
虽然节食减肥是不对的,但是在当时一个高中女生的思想里那是唯一的方法,并且我坚信它可行,然后我就按照这个观念去做了。身体给我的负反馈我都熟视无睹,看到秤上的数字我虽然失望却始终没有放弃,家长老师的这些阻挠力量,我压根儿就没放在心上。
第二阶段:科学减肥的开始—请私教
然而,一个狂热的减肥分子怎么会任由肥肉在身体里得逞嚣张呢?高考结束后,我还是操起老本行,想继续用节食来减肥。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行。
就这样窝在一个不胖不瘦的体型下开启了大学生活。大一的必修体育课我选的是健身健美。老师教的健身专业知识并没有给我很大兴趣,反倒是在微博上看到一大波身材苗条的运动型女孩深深吸引了我。我这才知道,原来我通过节食得来的“瘦”,相对于运动得来的“瘦”,是多么的好笑。
一个弱不禁风的皮包骨跟一身腱子肉的紧致苗条身材相比,结果是明显的。我开始疯狂地运动。健美老师讲的专业知识远不如微博上的一些噱头标题加上九宫格的训练动图要吸引我(比如21天打造马甲线),我在微博上搜罗各种这样的动图和文章,重新开始节食减肥。
当时每天的运动量很大,跑步和各种在瑜伽垫上的自重训练,一场运动下来,衣服都可以挤出水。天天如此。一边运动一边节食。这样的生活持续了3个月,其中因为体重上的数字不减反增的时候也有过暴食,但断断续续也没有放弃。
只是我的例假一直不来,脸上长了很多痘痘,皮肤发黄,每天上课没有精神,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着。很累很饿都能抗得过,就是见不到效果是最让我崩溃的。体重的数字不变了,镜子里的自己也看不到太多的变化,我扛不住了。开始自暴自弃,饮食上暴饮暴食,也不去运动了,但是一看到那些我向往的好身材的时候,我又深深地陷入了自我挣扎。
自我放弃了一个月之后,我请了私教。我的启蒙健身知识在教练的指导下逐渐完善。饮食上不是不能吃肉不能吃油,运动上不是非得每天高强度训练,训练的动作并不是模仿的做个大致,而是寻找肌肉发力的感觉。好身材不是局限于体重秤上的数字,更应该注重身体成分的比例,以及镜子里自己对身材的满意程度。在教练的系统指导下我的饮食渐渐规律了,运动也开始了负荷训练,不再像以前只做有氧运动了。一个月后,我的身材有了很大的变化,倒不是体重降了多少,而是从外形上看,我整个人确实挺拔精神了。
在这段过程中我学会了:
1.见识是我跨向更高水平的大门。
起初我也只是想瘦,至于瘦的好不好看健不健康,我是从来没有考虑过的,因为脑子里没有这个概念。一旦见识过更紧致漂亮的身材,这种对美的追求的天性就被进一步激发了,是不可逆的过程。见识到了,就一定要达到。
2.科学的健身方法是健康运动的根基。
在没有正确的指导下,光凭着自己的过往经验和错误的认知,只会让自己越练越偏,想想自己之前的许多错误方法,导致对身体的损伤,真的得不偿失。
第三阶段:科学减肥的延续:成为健身教练
但是我并没有减肥成功,我得了神经性贪食症。也许是之前节食的力度过猛,以至于在饮食上心理产生了扭曲。具体是这样子的,我已经不胖了,曾经在一段时间里还比较瘦的,可是在外人眼中那个能坚持锻炼,控制饮食的我,其实会间歇性的在夜里疯狂的暴食,然后催吐。从刚开始的只吃一点,变成再吃一点就不吃了,再到反正都吃这么多了,这样一轮暴食下来,轻轻松松吃下几千大卡,暴食完之后又开始自责,绝望,后悔,羞愧。我甚至在幻想,我是不是在做梦?这些能不能不是真的?一个人在夜里的鬼哭狼嚎,一大堆蛋糕饼干的包装袋,催吐时用手抠喉咙被牙咬伤的手,已经吃撑到的站不直的胃,无一不在嘲笑我的无能,我觉得自己完蛋了。每次的暴食之后就是这样的收尾,然后再一点点的将精力拾回,重振旗鼓之后又是一轮严格饮食和训练。
但是我不甘心。不甘心永远活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大四快毕业的时候,我跑到上海报名学习ACE(美国运动委员会)认证教练培训班,第一次系统科学全面的学习健身方面的知识。我看到了那么多优秀的导师,他们幽默、热情、专业、严谨。我看到了自己真正想要成为的样子,像这些优秀的导师一样,去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人。去年8月份,我正式在一家健身会所成为一名私人教练。
随着自己对健身的更深一步了解,并养成锻炼的习惯,在饮食上已经没有像以前那么夸张的暴食了。虽然会有偶尔的几次吃多,但也完全是可控的范围之内。虽然还是会责怪自己,但是相对于原来的情绪化发作来说,已经理性很多。
去年9月份,我顺利通过ACE的考试并获取证书。在这一路坎坷的健身道路中,我的审美也在慢慢的发生变化。我开始欣赏且喜欢肌肉型的身材,并将自己的体型往这方面改造。在身体可承受的范围内,开始加大重量做抗阻力训练。几个月的时间里,我增重了近10斤,体重又变成斤。在体脂肪增加的同时增长了肌肉。体型也慢慢朝着我想要的方向发展。
现在的训练强度很大,每次训练都是意志力的挑战,练完之后心里由衷的畅快,我开始有了内在的健身动力,对于自我的挑战和满足。我比从前更有耐心了,不再一味的追求立刻见效,健身遇到平台期了也不慌张,用更大的重量去挑战自己,用科学的方法和不同的训练方案去度过平台期,也更加坚定了凡事都得靠积累的信念,健身也一样,多一份耐心,用正确科学的方法,并坚持践行,身体一定会朝着所希望的方向慢慢前行。
从这段系统科学的健身经历中收获了太多,我学会了:
1.耐心。
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这么简单。想要实现瘦身目标,不仅要纠正过往错误的减肥观念,还需要深入学习健身的知识,健身更要健脑。许多的步骤都是环环相扣的,如果没有扎实的功底,再怎么着急,总会有失衡的地方,然后被打回原地再重新开始。
2.将外在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更有助于运动健身的持久度。
瘦下来之后能穿好看的衣服,能得到异性的青睐,身体会更健康,这些都是外在的动力,而内在的动力包括运动完之后自我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身心的舒畅和发自内心的快乐。相比于之前的外在动力,抗阻力训练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巨大改变,更是意志力的锻炼,这种内在动力,体现在能用更大的重量,更加专注高效的完成训练量。每一次的肌肉酸痛,每一次内心的挣扎,都在训练结束后像一丝丝往土里扎的根,越来越结实。
3.坚持运动,但不要成为运动的奴隶。
之前那个满眼专注于减肥大业的我就是最好的例子,朋友聚餐我要减肥不去,家人包的饺子包子我嫌热量高不吃。在体重上的斤斤计较让我失去了生活中的许多乐趣,好身材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不需要为了健身而把自己的社交、朋友、家庭都搭进去。
4.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从前那个自卑到连紧身裤都不敢穿的女生,到如今可以欣然接受自己的粗腿,并将粗腿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比如腿臀部的力量长的飞快)虽然至今我依然还存在轻微的暴食症,但是我不再与之对抗了,而是尝试着接纳自己,观察自己。偶尔吃多了的时候不再自责,而是允许自己吃多,记录自己每天的饮食热量,分析自己在什么时候意志力最薄弱,最容易失控暴食,然后想办法去避免它。
5.循序渐进才是最佳方案,不需要一开始就很严格。
上述说的三个时期,分别都花费了大把大把的精力去重整旗鼓。其实就是在还没有适应的时候对自己的盲目乐观、过分的要求自己而导致的。始终保持一颗开放的心,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增加适当的负荷,不需要太心急用力太猛,过犹不及。当然这也不意味着一直重复简单的低强度动作,肌肉一直处于舒服的状态下做运动是没有生长的必要的。
以上就是我的减肥心路历程,经历了太多太多的坑,反反复复掉进同一个坑,但是我始终相信,只要对身材还有向往,只要没有放弃,只要有耐心、有内在动力、懂得循序渐进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就一定能从坑里爬出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最后综合我自己从事私人教练工作的半年多来遇到的普遍现象和问题,给新生大学的同学们的一些健身建议:
1.你对身体的使用方式,决定了身体的结构。
意思是说,之所以我们会对自己的身材有这么多的不满意,其实很大程度都是自己造成的。比如我们会抱怨自己为什么腹部赘肉这么多,为什么脸越来越大,为什么总是弓腰驼背气质不佳,为什么某某不运动但是吃很多也不胖等等,其实生活中真正身材好的人,他们的日常姿态是我们很难模仿的,比如他们始终收紧腹部,下巴回收,腰背平直,不会久坐,其实在无形中已经比我们要消耗了更多的能量,在科学饮食和适量运动的基础上,并且始终用正确的肌肉发力方式去稳定和支撑身体的平衡,使得他们在低皮脂的情况下比常人拥有更好看的体型。
2.肌肉遵循用进废退的原理
那么怎么样才能够通过训练的方式去拥有自己心仪的体型呢?这里排除体脂肪过多、身体存在伤病等给体型带来的视觉偏差,我们只谈肌肉。我们想要的好身材是需要在身体合适的位置有合适的肌肉量作支撑,且在不合适的位置最大程度的弱化该位置的肌肉量才能到达的。比如说有些女性喜欢翘臀,那么臀部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肌肉量作为支撑,而许多人不喜欢溜肩,则我们的上斜方肌是需要最大程度弱化的。以腰部举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审美,比如多数女性更喜欢腰部两侧有凹槽的曲线腰型,而有些男性则喜欢正面看较粗侧面看扁平的腹部,基于以上审美的男性和女性,训练的方法则不同,如女性需要弱化腹外斜肌,着重加强腹横肌,而男性则需要加所有腹部的肌群。
3.只要是科学的健身,都没有白练。
我接触过的许多会员总会持有这样的观念,就是今天吃多了或者几天没练就觉得自己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费了。其实我自己以前也会有这种想法,其实不然。科学的健身,意味着我们在做正确动作的刻意练习,每一次的练习都是一次正强化和小进步,并且因为这些练习我们可以用更大的重量,身体肌肉含量的增加,肌力更加的平衡,虽然这些付出并没有立刻让我们变成理想的身材,但累计的成果怎么可能会因为一次吃多或者几天不练而全部消失呢?然而最终许多人还是会退回到“全都白练”的状态,其实只不过是自己的自证预言。他们首先因为吃多或者少练而认为自己“白练”,进而处于挣扎着是继续保持健康饮食运动还是放弃的内耗中,许多人选择了后者,因为在这之前就已经给自己下了定论——白练了。所以进一步放纵自己,吃的更多更不想练,恶性循环。在持续到某个节点后再立志重新开始健身。而在这个内耗下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让本来基础就不扎实的自己像是狗熊掰棒子,每次都得重新开始,所以健身初期在饮食和训练上要求的极其苛刻其实更容易放弃。这时候不妨给自己设立一个违规机制。比如当我们出现了“多吃”的情况,先告诉自己这是正常行为,再问问自己是饿才吃还是因为馋或安全感或惯性才吃,之后分析自己是在什么情况下暴食的?下一次如何避免?最后计算今天多吃的热量,明天需要多跑几公里消耗掉。此外再设定一个奖励机制,先定一个小目标,完成之后给予自己适当奖励。最终当我们真正把健身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融入到我们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这里没有鸡血,也没有枯燥,只是以一颗平常心与一副美好的肉体共存着而已。
我今天的分享结束了,谢谢大家。
黄小柔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