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个好地方
原本老旧的咖啡机、桌椅、电视机、缝纫机,如今在塔城市解放路号的百年老宅里,却成了宝贝。这座老宅现在的主人是一对夫妻——热发提·卡利穆夫和再屯娜·卡里穆瓦,他们用多件老物件在老宅里建起了塔城市首家民俗文化家庭博物馆,如今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地,文化气息和旅游资源的注入,让老宅焕发了新的活力。
家庭博物馆:一座城的记忆
“你看,这是我小时候的考试卷。”“这是我妈妈当年给我做衣服的缝纫机。”“这是老式的咖啡机,可有年头了。”近日,记者来到塔塔尔风情园,进门不久,56岁的热发提·卡利穆夫就为记者介绍这些上了“岁数”的宝贝,别看这些寻常的老物件,却承载了一个家庭几代人的生活记忆。
“最初建这个家庭博物馆,就是为了给我曾经的生活留个纪念,留住妈妈的味道,但是没想到来这里游览的人都这么喜欢。”热发提回忆道,年退休以后,他和妻子再屯娜·卡里穆瓦利用家中建于年的老宅,展出了近件从民间收集的老物件,成立了塔城市首家民俗文化家庭博物馆。
几年时间,家庭博物馆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游客参观,约八万人次。“游客们来到这里,参观这些老物件,品尝塔城的特色美食,大家就像老朋友那般一起聊天,听我们说说塔城的故事,很舒心。”
“这些东西,不仅是记忆,更是变化。”热发提告诉记者,他小时候的记忆里,路没现在这么宽,交通也没有现在便利发达,城市也没有现在这么美丽,家庭博物馆可以让大家了解塔城几十年来的变化。
用心做糕点守护老味道
即便冬天游客较少的时候,热发提也会每天来博物馆收拾收拾,陪着妻子再屯娜做糕点。揉面、烘烤、涂抹果酱……为了春节前的订单,夫妻俩和两位工作人员在温暖香甜的空气中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因为家庭博物馆的名气越来越大,来他们家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原本让游客们品尝的糕点,却成为了大家争相购买的塔城旅游伴手礼。“现在的糕点是供不应求,除了新疆本地的,还吸引了来自上海、北京、河南、深圳、天津等地的顾客预定。”再屯娜说。
事实上,再屯娜的手工糕点,也是一项传承了几代的“老手艺”,同样是这个家庭博物馆里的老宝贝。现在做糕点的作坊,就是老宅里的大厨房。拿破仑、核桃仁糕、萨其马……走进旁边存放糕点的房间,玻璃柜里整齐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糕点,旁边放满了打包好准备寄往各地的箱子。
为了让糕点走出去,再屯娜注册了商标,开始做自己的品牌糕点,也参与了很多节目的录制。年9月9日播出的《天天向上》节目中,再屯娜展示的塔塔尔族糕点,获得了节目主持人与嘉宾的一致称赞,让她成为了“网红”。
谈起参加节目的心情,再屯娜为能代表家乡向全国观众展示新疆塔城的美食文化而自豪。“今后,我要继续保护好新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屯娜说。
传统糕点大受欢迎,有人在见到她复杂的手工工艺之后,建议她简化流程,但再屯娜却严肃地跟他们说:“只有通过这些程序,才能保留品质和经典,做出让大家喜爱的糕点,我会永坚持下去。”
“文化+旅游”让百年老宅焕发新生机
“经过这几年的摸索,我们感受到在新疆发展旅游,必须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来。”作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了做好相关研究工作,再屯娜夫妻俩每年都会在塔城各地走访,向塔城当地的老人、民间艺人、歌手和学者求教,并录制视频、拍图片,通过这些能讲故事的人,带来更多的游客。
“随着文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们不再满足于来新疆看风景,他们想知道新疆各地有哪些有趣的故事,这里的人是如何生活的,那些特色服饰、美食,都是从何而来?有什么典故,人文价值是什么?只有知道了这些,游客才能记住新疆,并告诉其他人为什么一定要来新疆旅游。”热发提说。
“近年来,像热发提家这样的民俗文化家庭博物馆展示了塔城的民俗风情,成为塔城旅游的一大特色,对塔城旅游有很大的推广作用,通过家庭博物馆的名气,吸引更多人来到塔城,带动了周边旅游业的发展。现在塔城总共有11家家庭博物馆,年游客有约8万人次。”塔城市委外宣办主任田红倩说。
自己努力干的同时,再屯娜也没忘了手艺的传承,这个寒假,在大连交通大学上学的儿子海凯夫回家后一直在新开的糕点房里给妈妈帮忙。“前几年,他本来想毕业后去别的城市发展,这几年看到我和他爸爸做的事情,准备今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塔城,和我们一起把这个家庭博物馆做好。”再屯娜欣慰地说。
MORE
猜你喜欢《飞驰人生》的巴音布鲁克记忆
晨报旅游拜年视频
美景+年味儿,新疆春节旅游迎客多
春节七天假,万游客在乌鲁木齐“打卡”过年
你说你喜欢下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时候打伞
你说你喜欢太阳,但你在阳光明媚的时候躲在阴凉的地方
你说你喜欢风,但是在刮风的时候你却关上了窗户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害怕你说你也喜欢旅游
因为你连“晨报旅游”都没有杭州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的医院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